热点推荐
- ·努尔哈赤为何把皇宫迁到沈阳--中国国
- ·立春后到春节前出生的婴儿,是“牛宝
- ·中国各省区人血统之主要来源--中国国
- ·现当代作家笔下的中秋--中国国情
- ·勿交叉勿落地 中国人用筷子的十二种
- ·七百年历史的马街书会--中国国情
- ·罕见的古代性爱秘戏诗文鉴赏[组图]--
- ·变化中的年味儿--中国国情手册
- ·田野与书斋对话之——田野的乐趣--中
- ·会生活的广州人--中国国情网
- ·百里不同风--中国国情网
- ·国人境外游10类不文明行为--中国国情
- ·全球最长十字绣《清明上河图》亮相--
- ·500斤重老黄牛嗜酒如命 每天喝一瓶白
- ·非洲酋长选妃万人盛况[组图]--中国国
- ·侗寨风雨桥展现侗族人美德--中国国情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方言趣谈:山西话里驴的称谓传递的文化信息--中国国情网
2011-04-08
方言[FangYan]趣谈:山西[ShanXi]话里驴的称谓传递的文化[WenHua]信息[XinXi]
添加日期:2010-7-3 9:20:00 作者: 新闻来源:太原晚报
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对 “驴”的称谓特殊,传递的文化[WenHua]信息[XinXi]也十分丰富。在大牲畜中,驴的地位虽不如马、牛、骡等重要,但它却有着特殊的文化[WenHua]内涵。
驴,在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中的叫法,一般按雌雄分为两类。母驴称之为草驴(阳曲、娄烦、古交、岢岚、静乐、运城、平陆、河津、洪洞、晋城[JinCheng]、屯留、平顺、和顺、沁县、右玉、阳高、中阳、山阴[ShanYin]);公驴称之为叫驴(阳曲、娄烦、古交、静乐、岢岚、阳高、右玉、大同、山阴[ShanYin]、运城、河津、临汾[LinFen]、洪洞、平顺、晋城[JinCheng]、沁县、屯留、中阳);在新绛、娄烦等地称人为“叫驴”是严厉的骂人话。山阴[ShanYin]方言[FangYan]管公驴也叫“嘎子”;北部的山阴[ShanYin]、岢岚和南部的洪洞、临汾[LinFen]及中部的和顺等方言[FangYan]将阉割过的公驴称为“骟驴”,种驴才称为“叫驴”。
山西[ShanXi]的驴很有名,其中,“广灵驴”是中国五大优良驴种之一。晋南驴也榜上有名。驴在山西[ShanXi]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在山区,山路崎岖,生活条件差,没有条件乘车。一般出门,男子多步行,老人、儿童和妇女多骑驴、马。在地势平坦、生活条件好的地区,如清徐,男子骑驴,女子坐轿。富贵人家的小姐、夫人还给驴和马饰以花钗,予以装饰,以显示其地位的高贵。每逢结婚时,驴或马就是贫寒人家迎亲的重要工具,这里有个讲究,结婚忌用骡子[LuoZi](因骡子[LuoZi]无生育能力)。在交口县,农村办喜事盛行“驴马迎亲”。
驴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动物也赋予一定的文化[WenHua]内涵。小毛驴活泼可爱,在汾阳地区,汾孝秧歌中就有《小媳妇骑驴回娘家》的段子;右玉县也有民间舞蹈《跑驴》,具有浓郁的生活文化[WenHua]气息;大同市有社火“跑驴”;灵丘市有“骑马压干驴”的民间游戏;娄烦也有“骑毛驴”的游戏,这些都传递了一定的文化[WenHua]信息[XinXi]。
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中还有大量关于驴的歇后语和谚语、歌谣。
歇后语有:骑驴扛口袋——— 都在驴身上(阳曲、沁县、静乐、汾阳、古交);三张纸糊个驴头——— 好大的面子(阳曲、屯留、灵丘、汾阳);豁唇骡子[LuoZi]卖了个驴价钱——— 吃了嘴亏(运城);磨道驴子绝(断)了套———空转(沁县);碨道里寻驴哩——— 一寻一个准(临汾[LinFen]);驴啃脖子——— 工变工(静乐、清徐);磨道找驴蹄——— 挑蹄(剔)(沁县);老寿星骑驴——— 有福没禄(鹿)(静乐),有的地方说老寿星骑狗——— 有福无禄;挽上青草喂驴——— 白下工夫(太原市南郊);草帽赶驴——— 联煽带拍(大同市);羊圈里跑出驴来——— 你算老几(屯留);驴粪蛋上下层霜——— 外光里脏(凌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屯留/临汾[LinFen]一带说骑驴看账本);羊群子的驴——— 充个头(灵丘);老驴烂马进保贤——— 挨刀货 (保贤村多屠户)(文水);背锅子骑驴——— 前也不是,后也不是 (静乐)等等。
谚语有:一个槽后拴不住俩叫驴(晋城[JinCheng]、大同);墙上画马不能骑,骆驼拉磨不如驴(晋城[JinCheng]);驴儿乱踢马跳圈,地震可能会出现(平顺);上坡骡子[LuoZi]下坡驴(静乐);上坡骡子[LuoZi]平川马,下坡驴子不用打(永和);驴不快怨肘棍,小孩不睡打斗枕(陵川);驴打滚,利滚利,三年头上卖房地(岢岚);二月天气暖洋洋,赶上小驴运费忙;春季肥堆如山岗,秋后粮食打满仓(静乐);好心当做驴肝肺;驴头不对马嘴。
从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有关驴的歇后语和谚语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XinXi]:驴没有马、骡的地位高,“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投射到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中即多含有贬义;但在用途上,驴常作拉磨、运输之用,因而又具有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品质,“小毛驴”的称谓即颇有爱意。(乔全生 关建妮)
添加日期:2010-7-3 9:20:00 作者: 新闻来源:太原晚报
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对 “驴”的称谓特殊,传递的文化[WenHua]信息[XinXi]也十分丰富。在大牲畜中,驴的地位虽不如马、牛、骡等重要,但它却有着特殊的文化[WenHua]内涵。
驴,在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中的叫法,一般按雌雄分为两类。母驴称之为草驴(阳曲、娄烦、古交、岢岚、静乐、运城、平陆、河津、洪洞、晋城[JinCheng]、屯留、平顺、和顺、沁县、右玉、阳高、中阳、山阴[ShanYin]);公驴称之为叫驴(阳曲、娄烦、古交、静乐、岢岚、阳高、右玉、大同、山阴[ShanYin]、运城、河津、临汾[LinFen]、洪洞、平顺、晋城[JinCheng]、沁县、屯留、中阳);在新绛、娄烦等地称人为“叫驴”是严厉的骂人话。山阴[ShanYin]方言[FangYan]管公驴也叫“嘎子”;北部的山阴[ShanYin]、岢岚和南部的洪洞、临汾[LinFen]及中部的和顺等方言[FangYan]将阉割过的公驴称为“骟驴”,种驴才称为“叫驴”。
山西[ShanXi]的驴很有名,其中,“广灵驴”是中国五大优良驴种之一。晋南驴也榜上有名。驴在山西[ShanXi]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在山区,山路崎岖,生活条件差,没有条件乘车。一般出门,男子多步行,老人、儿童和妇女多骑驴、马。在地势平坦、生活条件好的地区,如清徐,男子骑驴,女子坐轿。富贵人家的小姐、夫人还给驴和马饰以花钗,予以装饰,以显示其地位的高贵。每逢结婚时,驴或马就是贫寒人家迎亲的重要工具,这里有个讲究,结婚忌用骡子[LuoZi](因骡子[LuoZi]无生育能力)。在交口县,农村办喜事盛行“驴马迎亲”。
驴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动物也赋予一定的文化[WenHua]内涵。小毛驴活泼可爱,在汾阳地区,汾孝秧歌中就有《小媳妇骑驴回娘家》的段子;右玉县也有民间舞蹈《跑驴》,具有浓郁的生活文化[WenHua]气息;大同市有社火“跑驴”;灵丘市有“骑马压干驴”的民间游戏;娄烦也有“骑毛驴”的游戏,这些都传递了一定的文化[WenHua]信息[XinXi]。
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中还有大量关于驴的歇后语和谚语、歌谣。
歇后语有:骑驴扛口袋——— 都在驴身上(阳曲、沁县、静乐、汾阳、古交);三张纸糊个驴头——— 好大的面子(阳曲、屯留、灵丘、汾阳);豁唇骡子[LuoZi]卖了个驴价钱——— 吃了嘴亏(运城);磨道驴子绝(断)了套———空转(沁县);碨道里寻驴哩——— 一寻一个准(临汾[LinFen]);驴啃脖子——— 工变工(静乐、清徐);磨道找驴蹄——— 挑蹄(剔)(沁县);老寿星骑驴——— 有福没禄(鹿)(静乐),有的地方说老寿星骑狗——— 有福无禄;挽上青草喂驴——— 白下工夫(太原市南郊);草帽赶驴——— 联煽带拍(大同市);羊圈里跑出驴来——— 你算老几(屯留);驴粪蛋上下层霜——— 外光里脏(凌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屯留/临汾[LinFen]一带说骑驴看账本);羊群子的驴——— 充个头(灵丘);老驴烂马进保贤——— 挨刀货 (保贤村多屠户)(文水);背锅子骑驴——— 前也不是,后也不是 (静乐)等等。
谚语有:一个槽后拴不住俩叫驴(晋城[JinCheng]、大同);墙上画马不能骑,骆驼拉磨不如驴(晋城[JinCheng]);驴儿乱踢马跳圈,地震可能会出现(平顺);上坡骡子[LuoZi]下坡驴(静乐);上坡骡子[LuoZi]平川马,下坡驴子不用打(永和);驴不快怨肘棍,小孩不睡打斗枕(陵川);驴打滚,利滚利,三年头上卖房地(岢岚);二月天气暖洋洋,赶上小驴运费忙;春季肥堆如山岗,秋后粮食打满仓(静乐);好心当做驴肝肺;驴头不对马嘴。
从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有关驴的歇后语和谚语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XinXi]:驴没有马、骡的地位高,“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投射到山西[ShanXi]方言[FangYan]中即多含有贬义;但在用途上,驴常作拉磨、运输之用,因而又具有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品质,“小毛驴”的称谓即颇有爱意。(乔全生 关建妮)
- 上一篇:“立夏”节气杭州市民体验传统民俗(多图)--中国国情手册 【加入收藏】
- 下一篇:风水与风度--中国国情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