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中华民俗 > 民俗趣谈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源远流长的蝈蝈文化--中国国情
2011-04-08

源远流长的蝈蝈[GuoGuo]文化[WenHua]

(2010-03-03 20:41:44)

    阎丛

        05年10 月22 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 .《蒸蛐蛐》一文曾提到 " 不知蝈蝈[GuoGuo]为何物 ." 由于地域的区别 , 新加坡人不识蝈蝈[GuoGuo]不足为奇 . 而在中国[ZhongGuo]则蝈蝈[GuoGuo]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我们查阅一千年前的历史文献,找不到 " 蝈蝈[GuoGuo] "这个名称。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GuoGuo]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宋朝人将蝈蝈[GuoGuo]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称呼, "聒聒 "和 "蝈蝈[GuoGuo] "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 "聒聒 "和 "蝈蝈[GuoGuo] "是一个等同的名称。

        蝈蝈[GuoGuo]外形有点像蝗虫, 但比蝗虫硕大修长 , 健壮美丽. 最有观赏价值的绿色蝈蝈[GuoGuo]颜色翠绿欲滴,两翼轻盈如纱,双须高挑 , 神气十足, 有如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

        蝈蝈[GuoGuo]善于鸣叫[MingJiao] . 因为它们是个拥有七千多品种的大家族 ,不同蝈蝈[GuoGuo]鸣叫[MingJiao]的节奏、音色、声频、响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它们的叫声或急促或柔和,或清脆或沙哑;或高亢洪亮,或低沉婉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疾风暴雨。

        如此美妙的鸣虫之星当然会招来具有追星癖的人类的青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DaYu]就开了崇拜蝈蝈[GuoGuo]的先河 .古文中禹就是"虫"。《玉篇(虫部)》中讲,"禹虫也"。《尔雅(释虫)》曰:"国貉,蚃虫"。郝懿行义疏:"蚃虫即虫蚃,蚃犹响也,言之声响也"。《尔雅》说得明白,禹虫叫"国貉",又带响声 , 必今之蝈蝈[GuoGuo]。大禹[DaYu]是以禹虫——蝈蝈[GuoGuo]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DaYu]氏族之图腾。所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DaYu]。《荀子》记载有所谓"禹跳",扬雄《法言》说:"巫步多禹",都是说后人祭祀禹时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蝈蝈[GuoGuo]那样的跳步。三千年前《诗经》中相传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虫》,《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蝈蝈[GuoGuo]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 节奏欢快,展现了一个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蝈蝈[GuoGuo]的种族兴旺。是生产力低下时对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庆民歌。由此而产生的成语 " 螽斯衍庆 " 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 的吉祥语。

       中国[ZhongGuo]人历来视蝈蝈[GuoGuo]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养蝈蝈[GuoGuo],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GuoGuo]已经较为普遍。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中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GuoGuo]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婴" ,这当然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GuoGuo]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GuoGuo]热。

         从康熙,乾隆直到宣统 , 许多皇帝都喜欢蝈蝈[GuoGuo],乾隆游西山,听到满山蝈鸣, 即兴赋诗,曰: " ......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 末代皇帝宣统与蝈蝈[GuoGuo]的情缘更是带有浓重的神奇色彩。电影《末代皇帝》中有这样的情节 :1908 年,年仅三岁的宣统在举行登极大典,宣统在" 皇上万岁万万岁"的高呼声中茫然不知所措,直直的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当宣统发现了大臣陈宝琛身上的蝈蝈[GuoGuo]才露出天真的笑容。宣统把蝈蝈[GuoGuo]藏在金銮宝殿的座位上面。五十九年后的1967 年,当年的宣统身穿中山服,以平民的身份又出现在太和殿,为了证明自己曾是太和殿的主人,在红卫兵面前从宝座上掏出他藏的那只布满灰尘的,精致古朴的蝈蝈[GuoGuo]笼子[LongZi]。啊,五十九年了,蝈蝈[GuoGuo]依然健在。而且,这只老蝈蝈[GuoGuo]爬出来,伸了伸腰,动了动翅膀,又发出清脆的鸣叫[MingJiao]声。虽然这神来之笔只是作家精心描述的艺术真实,但由此可见清廷蝈蝈[GuoGuo]热的生活真实。这是中国[ZhongGuo]独有的源远流长的蝈蝈[GuoGuo]文化[WenHua],这种独特的文化[WenHua]至今仍在延续。   每当夏季来临,农民们把成千上万只蝈蝈[GuoGuo]运到城市,在一片悦耳的鸣叫[MingJiao]声中出售。夏蝈蝈[GuoGuo]是野生的,一只几元钱而已。冬蝈蝈[GuoGuo]是人工孵化的,几十元一只。品像极好的身价也很昂贵。 05 年冬蝈蝈[GuoGuo]的极品单价已突破千元。

        夏蝈蝈[GuoGuo]养在笼子[LongZi]里。人们用植物秸杆编织组合成各式各样的蝈蝈[GuoGuo]笼子[LongZi]。高级的笼子[LongZi]结构异常巧妙。据说明朝初年成祖朱棣要在北京[BeiJing]皇城四角建四个角楼,每个楼都要建成 " 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限令三个月内建成。众工匠不知如何建造,个个愁眉苦脸无计可施。一日一工匠出去散心 , 见一老人叫卖蝈蝈[GuoGuo]便买了一只。回到驻地一看,他惊呆了!原来那个蝈蝈[GuoGuo]笼子[LongZi]就是那梦寐以求的" 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 。于是北京[BeiJing]故宫的角楼就以蝈蝈[GuoGuo]笼子[LongZi]为原型建造出来了。

       冬蝈蝈[GuoGuo]养在葫芦[HuLu]里,以便揣在怀里保温。清朝皇宫内有专做蝈蝈[GuoGuo]葫芦[HuLu]的太监,制作极为精湛。葫芦[HuLu]的造型多种多样。每个葫芦[HuLu]口上镶有紫檀、红木、象牙,再配以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口内有黄铜丝盘成的胎,盖子上雕有图案。葫芦[HuLu]表面又有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祥龙瑞兽、花卉虫鱼等雕刻。刀法利落,形象生动,帅气潇洒。 1998 年北京[BeiJing]拍卖会上一只道光年间的蝈蝈[GuoGuo]葫芦[HuLu]以6.6 万元成交。2005 年央视《鉴宝》栏目记者到一位收藏家中观看了他的收藏,主人选中三件清朝的蝈蝈[GuoGuo]葫芦[HuLu]拿去节目录制现场。故宫博物院竹木器具专家刘静女士当场为这三只葫芦[HuLu]定价 80 万元,而且说是保守的估计。

        小小的蝈蝈[GuoGuo]也曾引起古今文化[WenHua]名人的关注。中国[ZhongGuo]宋代画家郭元方、李延之、僧居宁,现代画家齐白石均以画草虫著称。当代画家许鸿宾绰号 " 蝈蝈[GuoGuo]许 " ,善画 " 蝈蝈[GuoGuo]白菜" 。其代表作《百蝈图》勾勒了蝈蝈[GuoGuo]的千姿百态,令人叫绝。十九世纪法国法布尔一生的力作《昆虫记》曾被申报诺贝尔文学奖,因作者未到评选时间即不幸病逝,可惜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此书中的《绿色蝈蝈[GuoGuo]》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描写蝈蝈[GuoGuo]的散文,该文在中国[ZhongGuo]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正影响着一代学子。

        可爱的蝈蝈[GuoGuo]也有狡猾,凶狠的一面。如果蝈蝈[GuoGuo]被敌人捉住大腿,他便毫不犹豫地,敏捷地把腿卸下来,弃腿保命,纵入草丛,逃之夭夭。如果被人抓住,他会趁机咬住你的手 , 让你痛不可忍。他善于捕食各种昆虫,即使遇到比他体宽力大的蝉也可以死抱住对方,撕开肚皮,把蝉的内脏吃光挖净。

        在自然界中蝈蝈[GuoGuo]有时会无缘无故地投水自溺。这愉快的歌手,勇敢的斗士何以寻此短见?直到现在才被法国人戴维 . 比龙破译。原来自杀的蝈蝈[GuoGuo]体内有线虫寄生。线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须生活在水中。当线虫到非去水中不可的时候蝈蝈[GuoGuo]就神经紊乱,被迫跳水,命遭灭顶。那线虫也就因此而如鱼得水了。

        在北京[BeiJing]还曾有一处象袖珍五道庙似的蝈蝈[GuoGuo]坟。寄托着蝈蝈[GuoGuo]主人对往昔的缅怀。

        看来以蝈蝈[GuoGuo]为代表的鸣虫文化[WenHua]既给了我们休闲享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又启发我们对往昔的怀念及对未来的追求。

                                               ( 2005年写于柿香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