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专家视点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汉源县河西乡溶洞群科考探秘(二)
2011-02-08

深入 地底两公里——汉源县河西乡溶洞群科考探秘(

艰巨 入洞

“对话”

迷宫穿行

  洞中有洞
  
  1月22日一早,探险队一行12人重又踏上河西乡,进入老鹰岩溶洞,他们此次重点是探得老鹰岩溶洞的深度。
  这次,探险队分成了两个小组。华藏山社团队和当地向导组成的第一小组首要任务 是以最快速度往前行,以探明溶洞深度和绘制图纸。
  老鹰岩溶洞位于河西乡银厂沟的一个悬崖上,距离胡家岩洞直线距离783米。
  沿着干枯 的水沟,扶着树木往悬崖处行进。溶洞洞口宽3米、高2米,茂盛 的荒草将洞口隐蔽 起来。
  东经10235'29.40",北纬2923'21.53",海拔高度1568米。这是洞口的具体地理地位 。
  距洞口两米处,有两块岩石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阳光挡在外面。那个黑暗的、未知的世界,吸引着众人前去摸索 。
  第1小组早已消散 在洞内的黑暗之中,记者一行人带着照明工具慢慢进入溶洞。
  洞穴低矮,人只能蹲着前行。洞口入口处宽度大约1米左右,但高低 岩石的距离却在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要进入,只能匍匐而下。
  本想躺着下去,但看到上面岩石上众多不规矩 的石块,队员们又转过身来,趴在洞里,慢慢往下滑行。往下滑行的速度特别 慢。虽然洞子的坡度在30到50度之间,但洞内太窄,如果用肘关节使力,那么头就会被撞着。队员想尽了一切措施 ,把能用的姿式整个 用上,手脚并用,往洞中前行。
  通过12米长的狭窄 洞口,只见洞内岩石构成非常繁杂 ,既有砾岩、页岩,也有石灰岩。各种岩石错落其间,中间的空隙成为别致的景色 。崖壁如一个个漏斗,最高处有十米高。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洞中洞,每隔三十米左右,在你的左右都会看到一些大小不一的洞穴,低头钻进一看,有的洞穴只有一米来长,而有的洞却深不见底,令人望而却步。
  
  除了奇观还是奇观
  
  我们的路线一直是往下而行,行走150米左右,走廊里有四五个如井口的圆洞。
  向导李新年选择一个稍大的洞口下去。洞口只容一个人匍匐钻过。穿行于狭窄 的洞内,石柱、石笋交错 ,美景不断。
  岔洞越来越多,洞也越来越窄。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洞里手 进了大约了270米,来到一处走廊。有人惊呼:“哇,你看,那不是吊灯吗?”随着灯光往上照,4米高的顶部突然悬吊着一根大柱子,柱子前端呈圆盘状,下面还长出四根大小不一的石笋,完整 像客厅里的吊灯。
  很多人达到 此处后,就不会前行,因为前面有一个高4米左右的坡度。不过,虽然不是专业组,有专业探险家杨本华领导 ,有21日下8米高陡坡的经验,这个坡自然不在话下。
  越往下走,越创造溶洞的宽阔 。两侧生长着姿势 各异的钟乳石。洞壁悬垂的仿佛是冬季里的冰凌,晶莹透亮,吸引着众人。
  头顶不断有水滴下,地面形成一个白色“石蛋”,柔滑无比。
  地上的石笋天然凸出,“戈壁”滩上,一只“骆驼”正眺望远方。
  左右两侧不时可以看到众多形态各异的石笋,而倒挂的钟乳石不断在吐出“乳汁”滋养着地面,俨然一幅山水画。
  
  石达开的兵工厂?
  
  在大功率灯光的照射 下,溶洞的风景 让探险队员们眼花凌乱,地上石块很是引人注意。
  从狭窄 的入口处起头,在相对宽阔 的溶洞中,每隔几米,就会创造一堆堆放整齐的矿石。
  “我们第一次进入溶洞时,就创造了这些矿石。”李新年曾多次进入溶洞探险,对于“矿山”,他疑惑不解。
  沿着溶洞往下走,还创造有些下坡路有人工凿出阶梯。
  当地老人对此并不知情。
  李新年和河西乡乡长罗万庆经过访问 ,得知了事情的大概。
  话说1863年,翼王石达开率军来到大渡河。据说石达开有一个机密 的兵工厂,专门制作 兵器 和火药。当年战事已进入火炮时代 ,火药的原料之一就是硝。
  李新年猜测,老鹰岩溶洞可能是当年石达开的一个机密 兵工厂,是部队 专门炼硝的处所 。
  “溶洞内的空间,确凿 能够住下很多人,堆放整齐的石块确凿 阐明 有仁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