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专家视点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经典翻拍剧,还能成为经典吗?
2011-02-08

新《红楼梦》剧照。 新《三国》剧照。 新《西游记》剧照。



  尽管站在了“经典”这个伟人 的肩膀上,但经典翻拍想要成为众口一词喜爱的经典,似乎总是很难。

  昨晚,随着新《红楼梦》最后一集在东方电影频道播毕,这场自2005年拉开演员选秀大幕起就吊足众人胃口的50集翻拍剧,在上海地区 已经悉数亮相。同所有的剧一样,几家欢畅 几家“仇”:喜爱它的人赞其惊艳,不喜爱它的人责其种种不对和不足。

  而在新《红楼梦》之前,新《三国》和新《西游记》已经亮相,一样收获“板砖”无数。新《水浒》在拍摄制作 中,虽还未见庐山真面目,但一样能想象质疑满天飞的“远景 ”。

  经典翻拍剧,终究能成经典吗?答案依然是确定 的,但是历程 无疑艰巨 。因其先天拥有的高关注度和高期待 值,较为容易在问世后蒙受 狂风暴雨式的质疑。纵使有更多的金钱投入、更大牌的明星云集、更到位的鼓吹 攻势,但观众的确越来越吝予掌声,相反,“挑刺”和“找碴”倒比比皆是。

  或许,问题出在翻拍剧本身;原因也可能在观众身上。或许,跟谁也没关系,只是因为太“新”,还谈不上“经典”,终究 所谓“经典”通常是要靠光阴 打磨出来的。
  原汁原味与剑走偏锋

  “仅仅讨论是否忠厚原著,实际是短视的”

  家住虹口区的刘阿姨很疑心。60多岁的她看过越剧版《红楼梦》,也喜爱87版《红楼梦》,但新《红楼梦》却让她摸不着脑子 ——林黛玉和薛宝钗,似乎换换角色也未尝不可;至于其他人,更是感到 千人一面,常常分不明确。

  而这只是新《红楼梦》面对的众多质疑之一。也许是因为导演李少红强调过这一版的“忠厚原著”,而且台词确凿 根基还原了原著语言,所以那些和部分人了解的原著直接偏离的形象,首当其冲成为“挑刺”目标 。“宝玉在书中面若中秋之月,但演员脸形太瘦”,“弱柳扶风的林妹妹,你胖乎乎的模样还像是病怏怏的药罐头吗?”……

  相类似 遭到“挑刺”的,有新《三国》里充溢 现代特征的台词以及“有血有肉有爱”的曹操,还有新《西游记》中“后现代”的造型。对此,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石川的观点是,新《红楼梦》太忠于原著文本,反倒有点束手束脚,“不过,李少红有权按她自己的了解去解读《红楼梦》。这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不是王扶林87版的《红楼梦》。至于新《三国》,我感觉改得很好,原著中的很多人物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强化,也把原著中潜在的可能性放大延伸 了。”

  事实上,不管质疑声如何,经典翻拍剧的“钱途”根基一片光明 :新版《三国》投资1.55亿元,仅4家卫视的首轮播出价格 就卖出了1.6亿元;李少红版《红楼梦》虽然创造 了每集耗资200万元的国内电视剧投资纪录,但首轮播出版权就卖到了160万元一集,其第二轮播放权和海外卖片以及电视剧周边产品收入不错,收益破亿不是神话。

  因此,有专家觉得 ,如果仅仅萦绕着“是否忠厚于原著”的角度讨论,实际上是短视的。在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下,经典翻拍剧更像是赚钱工具——无论口碑如何,但求收视率飘红:请大腕、炒绯闻、玩“颠覆 ”,绞尽脑汁地吸引眼球。要害 在哪里?恐怕还在于要揭开其背后产业诉求的潘多拉盒子,理性指示 和规制,让其与原著同声共气,才是返璞归真的正道。

  【专家视点】石川(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我们姑且把所有经典翻拍视作尝试,舆论该当对这种尝试宽容一点。说到底,此“红楼”非彼“红楼”。我们不要时时刻刻把原著当尺子去衡量 影视剧。李少红对《红楼梦》的了解是个人式的,而观众的口诛笔伐也是一样,都觉得 自己的了解才是原著本身。而事实上,都不是。所以,争论 双方陷入的是同一个逻辑怪圈。

  大喜大恶与平平庸 淡

  “统统摆上山珍海味,总有人不愿吃”

  6月26日,《红楼梦》在东方电影频道首揭盖头。东方电影频道营销部主任陈佳勇说,新《红楼梦》播出过半时,东方电影频道做过一个收视率分析 。“常态的收视群体比例出现明显 变更 :20至30岁的年轻 观众比例大大增加。”而这个年纪 阶段的观众,正是李少红最想“拉拢”的观众。此前,她就说过:“这一版的《红楼梦》我是拍给‘85后’看的。”

  截至昨天13时,青年文艺喜欢 者喜爱的豆瓣网上共有3395人对《红楼梦》评分,同期上映的青春偶像剧《海派甜心》也只吸引了3586人的关注。本报记者在上海世博会青年周随机调查了10位“85后”在校大学生,其中男性4人、女性6人,对新《红楼梦》的知晓率达100%,并无一人有恶评,却也无一人维持观看了8集以上。

  的确,砸出“板砖”最多的,并非这些年轻 观众。他们对新版并无大喜大恶,更多的还是平平庸 淡:可以看,也可以不看。

  1990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小李,习惯于从网高低 载电视剧。在她看来,新《红楼梦》画面效果 非常唯美,其过细 和精巧 是现代高清技巧 才干 做到的,之前版本难以企及;新《三国》的服装、布景、场面也较之前精巧 ;就是新《西游记》里孙悟空和妖精竟有了隔世情缘,如此“后现代解构”,实在越过 接管领域。

  “我想,经典就是经典,不是说拍给哪个年纪 段的人看,所浮现 的东西就会不一样了。终究 ,电视剧属于公众 传播的范畴,总归是要面向公众 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消息 学院学生周婷婷说。

  根据 东方电影频道的收视率分析 ,新《红楼梦》的观众中,大学文化程度 及以上的观众从常态的17%左右飙升至32%,初中文化程度 的观众群则大大降落 。根据 本报对上海社区居民的随机调查,“90后”确凿 是最能接管翻拍的人群,但同时也是对原著最短缺 兴趣 的人群,追看电视剧的兴趣 并不大;而批判 者则为经典翻拍剧的收视主力军,年纪 集中于30岁到40岁,广泛 涉猎过原著,喜爱将翻拍剧与旧版作对比 ,大多边“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