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国家典范 > 地区典范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广厦千万惠民生——“十一五”吉林住房城乡建设发展综述--中国国情
2011-03-28


  放眼吉林大地,城市[ChengShi]在“长高”,道路在延伸,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提升。回顾全省[QuanSheng]城乡建设事业,可以说“十一五”是全省[QuanSheng]城市[ChengShi]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更是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一场覆盖全省[QuanSheng]五分之一人口的民生战役全面告捷。从2006年开始,我省先后实施了城乡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林业棚户区改造和城市[ChengShi]廉住房保障工作。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五路安居”工程建设。2010年,启动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从“五路安居”扩展到“六路安居”。5年来,全省[QuanSheng]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总面积11605.44万平方米,总投资1299.82亿元,覆盖186万户、564万人。

  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QuanSheng]房地产开发预计完成投资3000亿元,年均增长26.7%;商品房竣工50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0.7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23.04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7平方米。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立分层次供应体系。住房二级市场进一步开放搞活,形成了增量房与存量房联动的市场消费格局,全省[QuanSheng]商品房销售658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1850亿元,二手房交易560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全面推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机制,全省[QuanSheng]物业管理覆盖率达35%。

  “十一五”期间,随着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我省城市[ChengShi]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城市[ChengShi]功能逐步完善。5年来,全省[QuanSheng]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75.1亿元,是“十五[ShiWu]”的2.6倍。至2010年,城市[ChengShi]用水普及率88%,比“十五[ShiWu]”期末[QiMo]增加6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82%,比“十五[ShiWu]”期末[QiMo]增加6个百分点;道路面积12691万平方米,是“十五[ShiWu]”期末[QiMo]的1.4倍;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0万立方米/日,是“十五[ShiWu]”期末[QiMo]的2倍,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比“十五[ShiWu]”期末[QiMo]增加33个百分点;建成城区绿地3.8万公顷,是“十五[ShiWu]”期末[QiMo]的1.4倍,人均公共绿地9.86平方米,比“十五[ShiWu]”期末[QiMo]增加3平方米。比“十五[ShiWu]”期末[QiMo]增加3平方米。

  城市[ChengShi]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环卫行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城市[ChengShi]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全省[QuanSheng]有7个市县晋升为国家园林城市[ChengShi],有10个市县晋升省级园林城市[ChengShi]。

  在农村,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后劲足、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脱颖而出。吉林市乌拉街镇、四平市叶赫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珲春市敬信镇、集安市太王镇、敦化市雁鸣湖镇、长白山二道白河镇、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第一批)。

  通过积极引导建立城乡统筹、区域共建、协调发展的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格局,逐步实现村庄小区域集中供水、垃圾处理的新方式,着力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村镇住宅建设稳步发展,新型住宅小区不断出现。“十一五”期间,全省[QuanSheng]村镇住宅建设累计投资210亿元,村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