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国民体质调研:学生视力不良率呈低龄
- ·东莞一学生遭三人绑架撕票 母亲法庭
- ·电视台称“孩童捡钱遭冒领被判赔钱”
- ·霍懋征教育名言录--中国国情手册
-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
- ·李双江替儿鞠躬道歉求谅解 彭氏夫妇
- ·富家女带4万行李入学 大一新生行李和
- ·七旬大学教师讲课仅三名学生听课引发
- ·《走近钱学森》: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就
- ·《杨振宁传》首发 万字篇幅讲杨翁恋(
- ·7旬大学教师讲课课堂仅3学生 老师称
- ·大学教育成本“发烧” 超九成学生认
- ·中国官方督办六起教辅材料违法案件--
- ·六旬翁开桥洞音乐班教民工子弟 因扰
- ·MBA考试有“暗箱操作” 北京名牌高校
- ·湖北省招办再次提醒:已录取新生请尽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如果失去“教材” 出版将会怎样?(组图)--中国国情
2011-09-15
●中小学教学的数字化将会给中国出版带来怎样的影响,教科书的无纸化将会是出版业难以蒙受的剧痛吗?现在,这种看似杞人忧天的担心,或许正渐渐成为一种可能。
不远之变局
据《韩国先驱报》报道,韩国教育部7月1日公布了名为“智能教育”的项目计划,该计划着力于在2015年之前,将中小学所使用的全体教科书数字化,使教材内容可以出现在计算机、互动黑板、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机上。未来数年之内,传统的纸媒教材将有可能在韩国消逝。
看完这则报道,或许会有人罗列出中韩两国的种种差距,比如,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又如,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与韩国有相当大的差距,等等,并据此以为,韩国推行中小学教育数字化、无纸化,并不必定意味着中国教育也将如此。这种剖析的确不无道理,只是,韩国政府推行“智能教育”的初衷,一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便捷和多样化,二是出于勤俭纸张、减少资源耗费、保护自然环境的考量。前者姑且不论,就减少耗费、勤俭资源、保护环境的紧急性而言,我们自己并不亚于这个邻国。
事实上,纸张仅仅只是人类众多的媒介载体之一。在传播媒介进化的历史之中,从泥板、石头、树叶、甲骨、羊皮,到简牍、简策、帛书、帛卷,直至纸张媒介,人类传播媒介的进化始终遵守这样三个基本准则:使用的便捷性,复制的经济性,传播的高效性。正因为如此,自蔡伦创造了以树皮为原料的纸张之后,纸张媒介因为使用的便捷、复制的经济和传播的高效,敏捷代替了此前的媒介载体,并在此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始终是使用最普遍的媒介载体,即便19世纪之后陆续涌现了广播(声音媒介)、电影电视(声像电子媒介)以及互联网(网络媒介),都没能取而代之,都没能撼动纸媒的主体位置。
可是时至今日,面临能源耗费、资源枯竭、环境保护的束缚,纸张的生产体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外部性(经济学术语,造纸所产生的污染排放就是一种典范的经济外部性),其实,纸张价格的上涨,既是造纸企业采取环保技术,使得外部成本向内部回归,也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上涨,发出减少纸张消费的信号。在纸张使用的边际成本逐日递增的前提之下,纸媒最重要的优势复制经济性,开端逐渐减弱。毫无疑问,数字媒介在使用上更便捷、传播上更高效,复制上也更经济,这些都决定数字媒介是未来媒介载体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纸媒出版产业而言,媒介载体的变革方向,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失去教材,出版将会怎样
那么,我们不妨勇敢地做这样的设想:如果失去教材,出版业将会怎样,又该如何应对?
第一,或许,我们将失去全部产业最重要的利润源。久长以来,中国出版一直是一种以教材教辅为支柱的产业构造,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利润比重上,教材出版始终占领绝对份额。以2009年为例,2009年近24万种一般图书的总印数为37.88亿册,而6万多种课本的总印数则达到32.35亿册,且不论这37.88亿册一般图书中,还有相当部分会最终沦为库存。同样,据开卷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零售市场,教材教辅销售量占市场总体的册数比重高达32.45%,如果斟酌到开卷监控系统之外宏大的教材系统销售量,这个比重会大得惊人,一般估量教材的产业比重应当能够占到60%以上,所以不难想见,一旦失去教材,出版业将遭受怎样的为难窘迫。
第二,中小学教育数字化、无纸化,将影响到我们最重要的一般图书市场青少年图书市场。根据开卷报告,2009年少儿类图书占总市场的册数比重为18.6%,是除了教材教辅市场之外,所有一般图书市场中,比重最高的分类市场。一旦教育数字化、无纸化,青少年浏览习惯将会随之发生变更,对电子浏览的适应,将减少他们浏览传统纸媒出版物的时间,进而逐渐转变他们的浏览习惯,逐渐挤压传统青少年图书市场。
其三,更要紧的是,随着教育数字化、无纸化的推动,传统纸媒浏览习惯的造就将愈加艰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国民浏览率一直偏低,而且未成年人的浏览率要远远高于成年人,历次的全国国民浏览调查报告佐证了这一点。所以,从现有国民浏览构造来看,从娃娃抓起并逐步进步成年人浏览,是晋升国民浏览率、造就国民浏览习惯的可行途径,可是不难想见,一旦电子浏览从娃娃抓起,从小造就读者纸媒浏览习惯将变得更加艰苦。
应对之策:内容运营,全产业链,集约经营
那么,中国出版又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做出调整。
第一,在出版社层面,尽快实现由图书制造者向内容运营者的角色改变。
一本完全的图书是由信息内容和纸张载体两部分组成,纸张仅仅是一种载体,出版社供给的是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内容,而不是印上了文字的纸张,所以,出版社更应当是信息内容的运营者,而不仅仅是图书的制造者,牢牢掌控内容资源才是出版者最核心的竞争力。不论载体情势如何变更,谁掌控了内容资源,谁就是未来的王者。所以,断定一个出版机构发展的连续性,重要的不是要看它现有的销售金额有多少或者市场份额有多大,重要的是看它掌控了多少内容资源,它们的原创性程度和不可模拟性程度,以及对这些内容资源的掌控是否稳固。
对内容资源的掌控已经为许多出版机构所看重,并陆续发展出三种成熟的运营模式:其一,盛大模式,依托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晋江原创网等原创门户网站,盛大成为一台宏大的原创文字收割机,成为中国移动浏览基地最大的内容供给商。其二,签约作家模式,原创作品依附于作者,检验出版社所掌控内容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旗下作者的数量和档次,那些拥有众多作者资源或者对品牌作者有吸引力的品牌出版社,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占领足够优势。其三,社属期刊报纸模式,出版社旗下拥有若干著名期刊或者报纸,将为出版社带来充分的作品资源,成为出版社聚集内容资源的战略高地。
第二,在出版集团层面,尽快促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全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发源于农业产业范畴的产业运营模式,由一个大型产业集团笼罩包含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供给的所有环节。对于出版产业而言,出版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掌控发行渠道,掌控一个或若干个区域市场,例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拥有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有浙江新华发行集团。出版集团掌控大型发行集团的战略意义,就在于牢牢掌控了某些区域市场,不论未来载体情势如何变更,拥有市场(渠道)同样是未来的王者。
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之中,内容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市场资源同样是核心竞争力。出版集团应支撑旗下发行集团开疆拓土,自动向外扩大,谋求更多市场份额,在这方面,江苏新华对海南新华的跨区域战略重组,浙江新华对山西太原市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都是颇具眼力的战略举措。
第三,在全部产业层面,缩小产业边界,走集约经营的发展之路。
或许有点危言耸听,一旦教育的数字化和无纸化得以推行,将直接剥夺出版业一半以上的产业总量。如果失去教材,恐怕我们不得不重新界定产业边界,缩小产业边界或许将不得已而为之。中国出版产业是一个以教材教辅为主的产业构造,一般估量教材的产业比重应当在60%以上,那么现有规模的40%将是除去教材之后的新产业边界。与此相对应,在美、英、日等出版业发达国家,民众读物的产值贡献率分离是60%、50%和80%,所以,不斟酌教材,中国出版市场其实是个异常狭窄的市场。
市场构造决定产业行为,一直以来,因为有教材利润的保障,中国出版可以通过品种扩大的方法实现一般图书的总量增加,可是,当失去教材利润,这种粗放的增加模式显然将难认为继,缩小了的产业边界,将迫使我们不得不走集约经营的发展之路,也就是减少总品种供应,进步单品的经营效力。
按照经济学理论,在完整竞争的产业环境下,当供应与需求均衡,市场则实现均衡,一旦供过于求,就会形成买方市场,因为竞争剧烈,就会有部分供应主体因为赚不到正常利润而被淘汰出局,供应连续减少,直至供应与需求实现新的均衡。缩小产业边界,减少出版品种供应,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其一,制订出版机构退出产业的政策,许可经营效力低下的出版机构破产倒闭;其二,减少书号供应,增长书号资源的使用成本,进步使用效力,从而晋升出版产业的进入门槛。 (来源:光亮日报)
今日热门 教育新闻 | 教育社区 | 教育首页
相关链接
- 人大常委醉酒后为孩子座位咆哮校园被免职--中国国情手
- 大学教育成本“发烧” 超九成学生认为收费偏高--中国
- 七旬大学教师讲课仅三名学生听课引发热议(图)--中国国
- 独臂副教授左手板书 一只手托书从小学读到博士--中国
- 翁帆在清华大学读博 被杨振宁称为甜蜜天使(图)--中国
- 黑龙江等地教材选用乱象 未获批教材使用多年--中国国
- 北大自缢新生尚未脱离危险 校友祈福盼生命奇迹--中国
- 湖北省招办再次提醒:已录取新生请尽快报到--中国国情
- 复旦去行政化:学术委员会独立 校领导全部退出--中国
- 走进佳能办公室 招聘新举引人才--中国国情网
- 性心理课进大学引巨大围观 很多人站着旁听(图)--中国
- MBA教育:别走歪了--MBA教育市场乱象调查分析--中国国
- 大四学生为找工作每节课6元急招人代自己上课--中国国
- 《走近钱学森》: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就尖端科学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