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浙江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浙江大学设立最高教学岗位促名师上讲台--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20

  据新华社电 近些年来,在各地争相建设“科研型大学”背景下,“名师不上讲台”已成为高校的广泛现象。浙江大学近日设立了教学最高岗位——“求是特聘教学岗”,6位长期从事本科基础教学的高水平教师成为首批受聘者,年津贴20万元,力图转变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授课的考核方法。

  国家级教学名师占5席

  浙大改革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浙大教师人均课程承担量为每年130课时左右,多的三四百个课时,少的仅几十个课时。“课时量多少当然会因学科不同而不同,但究其根本,教学量的多与少,教得好与不好,和提升关系不大。”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说。

  为扭转“上课成副业”的局势,浙江大学推出一系列“教学新政”,树立“教学优先”的鼓励束缚机制。

  记者采访发现,在首批6位“求是特聘教学岗”受聘者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即占5席。这些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本科教学任务,坚持讲解基础课程,并获得学生好评。

  教授基础津贴挂钩教学量

  “应聘后,他们教学工作量丰满,同时须承担必定的教学改革项目,负责建设教学团队等。我们会跟踪考核,一旦未达要求,4年聘期满后即解职。”浙江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说。

  对“求是特聘教学岗”,浙大专门设立“教学岗”评审委员会,采用海内外公开招聘。由于条件严厉,前来应聘者不到10位。

  浙大把教学的投入度作为教授职称提升和薪酬发放的重要考核指标。今后副教授提升教授时,如果教学工作量不达标或教学效果差将被“一票否决”;教授基础津贴的50%与教学量挂钩,若不达标,津贴不予发放。

  观点PK

  “名师应当走向课堂”

  有关专家表现,设立名师教学岗愿望是好的,能在必定程度上修正大学里“名师不上讲台”的问题。

  “没有教学,何谈大学?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造就人才。名师应当走向课堂,让更多学生分享他们的才干、智慧。”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

  “赶名师上课堂难解根本问题”

  也有专家以为,如果只把名师赶到课堂,不能根本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降低的问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说,仅仅“我教你听”,不是大学理想的教学模式。“世界一流大学沿用的是研讨式、互动式教学,而我们的大学本科教学还是大兵团式的粗放教学。”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