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商贸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有单不敢接 出口企业的尴尬--中国国情
2011-05-23

  近来,在江苏的出口企业[QiYe]中出现一种让人颇感意外的情况,面对逐步好转的出口贸易,外贸订单并不少,但是,不少出口企业[QiYe]却有单不敢接,特别不敢接大单、长单。这些企业[QiYe]更多的担心是接得越多亏得越多。

  让出口企业[QiYe]纠结的“有单不敢接”的尴尬,是人民币一点点的升值,让外贸企业[QiYe]无法与外商谈价格。人民币不断升值,明显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纺织行业为例,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到6%。由于一直存在汇率变动的预期,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外贸企业[QiYe]开发新客户和新市场的信心和动力。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这些企业[QiYe]不得不谨小慎微,多以短期订单为主。而对于收益比较高的长单却不敢下手。不仅造成了出口企业[QiYe]生产任务无法超前计划和安排,而且也让出口企业[QiYe]在与外商谈价格时左右为难,生怕价格涨多了,失去订单;价格涨少了,企业[QiYe]亏得心疼。正是出口企业[QiYe]这种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态,使企业[QiYe]失去了不少可以谋取更大利润的大订单。

  原材料的剧烈波动也让出口企业[QiYe]喘不过气来。自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诱发了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步伐,目前,国际棉价同比上涨超140%,铜价同比涨幅20%。这对下游出口企业[QiYe]的冲击相当巨大。以轨道车辆招投标为例,国内一家知名出口企业[QiYe],海外订单达到8亿多美元。但是,轨道交通大型成套设备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双重特点,其成本构成对于钢材等原料的价格变化很敏感,国内通货膨胀对出口产品造成很大的价格压力,就完成目前的订单,企业[QiYe]出口利润将出现20%缩水,企业[QiYe]的竞争优势将逐步减弱。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涨价让出口企业[QiYe]生产经营处于困境,而有单没人做的现状,更把出口企业[QiYe]逼到了墙角。自去年以来,“招工难”、“技工荒”一直困扰着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QiYe],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加工企业[QiYe]所受影响尤甚。电子信息产业和中小纺织企业[QiYe]一线操作工缺口,分别达30%、20%,技工缺口更大。一些知名的出口企业[QiYe]的员工流失高达40%以上,有些企业[QiYe]甚至于出现了60%以上的流失率,“机器等人”已是普遍现象。为了减少人员流失,许多外贸企业[QiYe]不得不先加薪再加工,甚至于喊出“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喝酒”的口号,用感情留人的加工企业[QiYe]不在少数。有单没人做与人力成本呈交互影响,进一步压力出口企业[QiYe]的生存空间。

  出口企业[QiYe]“有单不敢接”的尴尬处境,表现在这些企业[QiYe]大多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高耗能、低附加值项目仍占较大比例,只在加工组装环节获利,利润空间很小。当国际市场稍销出现风吹草动,这些缺乏竞争力的出口企业[QiYe]就会产生随波逐流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强震会使出口企业[QiYe]面临生存危机。

  出口企业[QiYe]“有单不敢接”的现状,说明以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时代逐步结束,将进入高成本、紧约束的发展时期,现实条件逼迫我们不能只靠廉价产品打天下,要求出口企业[QiYe]适时而动地加快自主创新,实现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的转变,这可能是一个不情愿但不得不进行的转变。企业[QiYe]只有努力掌握出口产品核心技术,才能提高企业[QiYe]的议价能力。而政府在帮助出口企业[QiYe]实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帮助传统出口企业[QiYe]渡过难关,为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在吸引外资时,要更多地关注其与本土出口企业[QiYe]的合作,把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结合起来,并鼓励有条件的本土出口企业[QiYe]大胆“走出去,”以空间换利润,加速出口企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步伐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