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大学校长不应沉迷这“哥”那“叔”--中国国情手册
2011-07-05

大学校长不应沉迷这“哥”那“叔”--中国国情手册
“根叔式”演讲风靡 理想大学校长离我们多远?

  “姐的狂放”,“哥的锋利”,“让子弹飞”,“童鞋们”,“有木有”,“泪牛满面”……如果说这些网络热词成了“潮语”,那么,几所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对这些“潮语”的应用,也起了广而告之的作用。

  自去年“根叔”串烧网络热词给学生讲话受到追捧后,舆论因此而热闹。叫好的说:大学校长抛弃“官话”讲“人话”,这是改变校风的标记。质疑的也有,曾于1980年代任过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说:这是从一种套话走向了另一种套话,原来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现在这套,滥发情绪,浮夸轻浮,有失大学校长的身份。今年,媒体上又增加了“晓红哥”、“凤哥”、“纪宝宝”等校长“艺名”。对于大学校长讲潮语、唱风行歌,网络上依然众说纷纷:校长“秀才艺”,不能过火;作为校长,应当讲鼓励学生的话,一味说好话无用;“叔啊哥啊”装嫩,影响并不好……那么,大学校长到底应当如何讲话?试请几位名校长佐证。

  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他的上任演说讲的是“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郭沫若在开学典礼上致辞,主题为“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是中国科大与生俱来的使命”;蒋南翔20世纪60年代主政清华大学,几乎对每一届毕业生都要讲:你们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有两条,第一,要听话;第二,要能出活儿。清华学子、后来成为名记者的杨继绳回想说:蒋校长的话,好像父亲对儿子讲的,不像教育家讲的。

  这些校长都有自己的坚守,因而各具特色,史册留名。相较而言,“根叔”走红,与大学行政色彩太浓、校长远离学生有关,所以“根叔”的涌现,让人新颖。但我们反感校长高高在上,却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一味鼓动校长不分青红皂白地跟着网络走。爱好一位校长,不必定非要称他这“哥”那“叔”,也不要强求他会讲话。马寅初善演讲,被公认是好校长;而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高锟讷于言,但谁能说他不是好校长?评判校长,靠的是治校治学,看的是人格魅力,并非口才好就一切好,甚至以此权衡校风学风。

  其实,大学校长“昵称”的涌现,媒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网站、报刊抓住校长原名的谐音甚至搞怪的戏谑,作为新闻亮点写入题目以吸引读者眼球。但可以说,有些校长对称自己“叔啊哥啊”并不接收,并在媒体的哄炒中保持了相当的沉着。这份沉着是宝贵的,有助于大学校长在喧闹中保持自己的本质。

  来源:光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