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江苏洪泽农村中学生“移民”进城 住宿费全免--中国国情网
2011-04-29

江苏洪泽农村中学生“移民”进城 住宿费全免--中国国情网
农村孩子进城用上现代教学设备

15岁的刘争前些年父亲逝世,母亲犯法入狱,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育。他以前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顺河镇中学读初中,交通靠走路,吃饭带干粮,经济尚没有太大压力。去年,该县针对农村中学生源少、质量差的现状,开端撤消乡镇中学,把乡村孩子全体接进县城就读,“真没想到,不仅没收择校费,政府还把孩子伙食住宿费全免了,每月还发给学习补助。”刘争的婶娘黄正梅说起这些,脸上笑开了花。

2010年9月,洪泽县在江苏率先实施农村初中进县城,被省教育厅称为“全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区域差距的典范”。对此,县委书记王兴尧说:“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标新立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享有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同课堂、同起跑,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公正的要求,也是政府的义务。”

“为难”的农村初中

说起以前农村初中的状态,洪泽县教育局局长马斌多次使用了“为难”这字眼。

由于城乡的现实差距,近些年,该县农村初中的优质师资加速流向县城,与此对应的,是生源不断向县城集中。2009年,该县12所农村初中,共有在校生4612人,平均每个学校不足400人,仁和镇中学秋季初一招生,只来了12个学生。而在10年前,这些学校在校生都在1000人左右。

“另一个为难是师资,全县农村初中教师共573人,依照正常的师生比例,超了一半还多。相反,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又严重不足。”说起这些,马斌一脸苦笑。2009年全县中考,排名前100名考生中,农村中学仅占8人。

事实上,这些年,该县一直加大投入改良农村办学条件,完美制度,勉励县城教师下乡任教,但收效并不显著,城乡教育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呈加剧扩展之势。

换个思路找前途

“既然原地修补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干脆更换思路。”王兴尧提出:“能不能把孩子们接进城,来个‘教育移民’,彻底抹平教育差异。”

他给班子成员算了一笔账:如果仍然走老门路,依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对全县12所农村初中进行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及校舍安全改造,3年须要投入近1亿元,效果还很难说。而把农村初中搬进城,依照4200人左右的生源量,只需投入6000万元对城区两所中学进行改扩建,就可以达标使用。而对进城后原乡镇学校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又能收回1亿元的教育发展资金。另外,初中进城,还可以连带解决150名构造性师资缺口问题,一年又要节俭1000万元。

一举三得,说干就干。认识统一后,该县对教育布局进行大调整,环绕“用3年时间将农村初中生全体接进县城”的目的,扩展县实验中学规模,并新建县城新区中学、东区中学。再以县实验中学为龙头,组建全县初中教育集团,缩小校际差距。利用腾出的原乡镇中学校舍,顺势做大乡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

“去年,我们财政赡养人口的人均财力已达9.6万元,今年保守估量也要有13.4万元。在教育上特殊是在农村孩子身上多投点也是应当的。”县长刘泽宇说。

孩子乐了 农民笑了

去年9月1日,洪泽6所乡镇中学的1200名学生被接到县城入学,许多孩子和家长愉快得几夜睡不着觉。

为了确保不增长农民家庭负担,该县加大财政贴补力度,对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每年每人平均补助1500元,吃住行“两免一减”:免费住宿和校车每周免费接送学生到村头;伙食费按每个学生每月只交210元,多出部分由政府埋单。其中,特困生伙食费全免,艰苦生补贴70%(补贴面达60%)。

对于这一改革,学生满意不满意、农民家长愉快不愉快,最终还要看教学质量。该县新区中学校长袁干军告知记者,县里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和报告厅,办公楼、塑胶跑道也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使用。为了整合优秀师资,他们面向6所撤并学校择优选聘了106名教师,并挂靠省内名校,实现借梯上楼。县财政还额外部署校长基金,重奖优秀教师。

一个学期下来,新区中学农村学生各科教学成就都有很大进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给出了90分的高分。

上初二的陈洁,在乡镇就读时,心灰意冷,现在对学习充斥了兴致:“电子白板,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现在我们上课也能用上了,就像看电影一样。”

谈起孩子的提高,万集镇农民严定林拉住记者的手,愉快得流下泪水:“在镇里的时候,孩子无心念书,几次想出去打工。进城后,他看到了差距,英语(论坛)一下排到了年级的前几名。我们全家都认为日子有奔头了。”

据悉,今明两年,洪泽县还计划将剩余的农村初中全体搬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