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国民体质调研:学生视力不良率呈低龄
- ·东莞一学生遭三人绑架撕票 母亲法庭
- ·电视台称“孩童捡钱遭冒领被判赔钱”
- ·霍懋征教育名言录--中国国情手册
-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
- ·李双江替儿鞠躬道歉求谅解 彭氏夫妇
- ·富家女带4万行李入学 大一新生行李和
- ·七旬大学教师讲课仅三名学生听课引发
- ·《走近钱学森》: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就
- ·《杨振宁传》首发 万字篇幅讲杨翁恋(
- ·7旬大学教师讲课课堂仅3学生 老师称
- ·大学教育成本“发烧” 超九成学生认
- ·中国官方督办六起教辅材料违法案件--
- ·六旬翁开桥洞音乐班教民工子弟 因扰
- ·MBA考试有“暗箱操作” 北京名牌高校
- ·湖北省招办再次提醒:已录取新生请尽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农大原校长涉嫌学术腐败 举报人曾被学校领导约谈--中国国情网
2011-09-18
谁来揭开举报信背后的真相?
资深院士石元春深陷学术腐烂漩涡,举报者引25份资料佐证,被举报者声称系假造,中国农大以为这是个人事情
“曲周的盐碱地上,走出了两位院士、两任农大校长、一大量教授。以曲周实验站为主的黄淮海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提高特等奖,是和‘两弹一星’相提并论的科研成果。”
以上这段宣传资料,讲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最引认为豪的光荣。而近日一封重量级的举报信,让所有个人和集体的声誉都蒙上暗影。
石元春,“盐碱地走出的两位院士”中的一位,被他的前同事,中科院院士李季伦举报学术腐烂。同在举报信上签名的,还有其他5位农大教职工。这封信还引证了25份资料,脚注中涌现了16位学者,有网友称之为“论文”。这不啻一枚投入科技界的“重磅炸弹”。在此之前,既有院士涉假的风波,也有多人举报国家科技奖作假的先例。但一位80多岁的院士举报另一位80多岁的院士,还得到其他几位退休教授的联名支撑,涉及到的人员名声之显赫,故事之久远,是中国科技界前所未有的。
早先媒体发表的文章,如是回想石元春等人的功劳:“1973年,以石元春、辛德惠为代表的第一代农大科学家来到曲周县安营扎寨,开端了治碱救灾的历史创举。经过20余年的艰难奋斗,发明了以曲周县为中心的72万亩盐碱滩变为米粮川的人间奇迹,并辐射到全部黄淮海平原,一举扭转了中国南粮北运的历史……”
据报道,石元春等人“根据水盐运动理论,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经过艰难奋斗、综合治理,至1978年,使曲周张庄从原来79kg/亩粮食增至500kg/亩……1983年至1987年,曲周28万亩盐碱地得到了全面综合治理。”
正是凭借这些造诣,石元春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作为主持人的“黄淮海盐碱治理”项目获得全国科技提高特等奖。该声誉也成为中国农大最耀眼的光环之一。
在中国农大的校况简介中,“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提高特等奖”位于声誉表的最前端。
但是在李季伦等人的举报信中,石元春被描写为一个巧取豪夺,贪天之功的大学校长。与既有的“盐碱地走出的院士”形象截然不同。而国家科技提高特等奖项目标价值也受到了疑惑。
举报信写道:“石元春在部委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推举书》上所填的‘学术造诣与贡献’弄虚作假,与事实不符。”
在信中,李季伦等人逐一叙述石元春是如何将前人和同事的理论说成自己的成果,又如何依靠夺取课题主持人的位子,把功绩和声誉归于自己。信中以为,无论是“水盐运动理论”,还是“浅井深沟”;无论是“艰难奋斗”,还是“综合治理”,都是石元春的诱骗之词。
“石元春对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没有做任何具体实际研究工作。”举报信引证“七五”黄淮海攻关项目办公室主任祖康祺教授的话,"七五’黄淮海课题主持人辛德惠因病临时住院,石元春靠主持单位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的权力,夺取了课题主持人的身份,但石元春从未承担实行工作,从未到过攻关研究现场。”
举报所指不仅针对石元春个人,对获奖项目标成就也提出了质疑:“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事实是,不管经过治理还是没有经过治理的地方,今天所有黄淮海平原上的盐碱伤害都消退了。专家或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地下水自然降低的结果。石元春的治理‘理论’和‘结果’正是在地下水位严重降低的情形下取得的。”
举报信引用的一份证词说:“进入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气候连续干旱,地下水开发仍未受到掌握,开发浅层水的地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米的速度连年降低……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平原地区广泛出现脱盐趋势,到80年代初,河北省盐碱地面积,已由高峰期的2300万亩,减少到不足800万亩,而且盐渍化的程度也广泛下降了。”
信中还引用河北省原副省长及另一位河北官员的话,对治理盐碱的实践胜利性和理论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在举报信引起关注后,举报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田向荣表现,学校领导找他谈过话,“愿望我把举报信给撤了。他们认为问题太庞杂,没有必要”。科技日报记者联系包含田向荣在内的两位在职举报人,均被回复“正在外地,不便采访”。
另外,记者也一直未能买通石元春的手机。而之前石元春在电话中曾回应媒体,表现举报信完整是毁谤和假造,要负法律义务,他将采用对应措施,保护自己的尊严。
中国农业大学宣传部门相干负责人此前对媒体表现,由于此事涉及的人均已退休,所涉及的举报信内容属于他们个人的事情,中国农业大学目前还不控制任何信息。
李季伦近日接收采访时说,90年代他就向法院起诉石元春,而别人也曾写过举报信,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事实上,信中一些时间计算的纰漏,泄漏出这份信中的大部分资料写于1997年左右。李季伦表现,此次写公开举报信,一大原因是“有上网这个条件了”。 本报记者 高博
今日热门 教育新闻 | 教育社区 | 教育首页相关链接
- 人大常委醉酒后为孩子座位咆哮校园被免职--中国国情手
- 大学教育成本“发烧” 超九成学生认为收费偏高--中国
- 七旬大学教师讲课仅三名学生听课引发热议(图)--中国国
- 独臂副教授左手板书 一只手托书从小学读到博士--中国
- 翁帆在清华大学读博 被杨振宁称为甜蜜天使(图)--中国
- 黑龙江等地教材选用乱象 未获批教材使用多年--中国国
- 北大自缢新生尚未脱离危险 校友祈福盼生命奇迹--中国
- 湖北省招办再次提醒:已录取新生请尽快报到--中国国情
- 复旦去行政化:学术委员会独立 校领导全部退出--中国
- 走进佳能办公室 招聘新举引人才--中国国情网
- 性心理课进大学引巨大围观 很多人站着旁听(图)--中国
- MBA教育:别走歪了--MBA教育市场乱象调查分析--中国国
- 大四学生为找工作每节课6元急招人代自己上课--中国国
- 《走近钱学森》: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就尖端科学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