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国民体质调研:学生视力不良率呈低龄
- ·东莞一学生遭三人绑架撕票 母亲法庭
- ·电视台称“孩童捡钱遭冒领被判赔钱”
- ·霍懋征教育名言录--中国国情手册
-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
- ·李双江替儿鞠躬道歉求谅解 彭氏夫妇
- ·富家女带4万行李入学 大一新生行李和
- ·七旬大学教师讲课仅三名学生听课引发
- ·《走近钱学森》: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就
- ·《杨振宁传》首发 万字篇幅讲杨翁恋(
- ·7旬大学教师讲课课堂仅3学生 老师称
- ·大学教育成本“发烧” 超九成学生认
- ·中国官方督办六起教辅材料违法案件--
- ·六旬翁开桥洞音乐班教民工子弟 因扰
- ·MBA考试有“暗箱操作” 北京名牌高校
- ·湖北省招办再次提醒:已录取新生请尽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人大11岁新生入学法学专业明显失当--中国国情网
2011-09-16
11岁的云南儿童许恒瑞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为今年的新生,这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惑。
2005年,一个来自辽宁的10岁儿童张炘炀以510分的成就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这当然引起了一些轰动,但却并没有引发人们对张炘炀入学进程是否合规的疑问。
许恒瑞与张炘炀,所不同者在于其家庭背景。许恒瑞,据媒体披露,其父为红河州弥勒县烟用物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张炘炀则出生普通人家。再者,张炘炀进入的是理工科院校,许恒瑞进入的是文科类大学,这两类学校在学习要求和知识特点上的差别,也是人们疑惑文科类专业是否有必要录取儿童入学的理由之一。
按人民大学的回应,“许恒瑞的录取是依照自主招生的原则进行的”,其进程完整合规合法。当然,合规合法不等于合理。一个儿童进入法学专业学习,其是否可以适应法律课程的学习,全然不在于成就是否高出本省一本录取线(495)31分,而与其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浏览知识的广度有太多的关联。
国外一些国家,法学院学生的入学资历是极其特别的。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进入法学院的学生,必需持有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证。因为在当代社会,几乎所有社会关系的调整都涉及到法律,因此,法学专业的课程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尤其须要学习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学习法学的人,是落实社会正义、实现社会正义、促进社会正义的最有可能的人选。但是,其是非观念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等等法学思维的基础,却不是直接来自于法律教条本身。
事实也正是如此。依照许恒瑞母校弥勒一中的刘姓副校长的说法,平时许恒瑞上课都是在昆明,每次考试都要回(弥勒一中)学校;从昆明到弥勒有140多公里,几乎每次都是许恒瑞自己开车,“他大约从7岁的时候就会开车了,经常开的一辆车是奥迪”。这段听起来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叙述,却极其自然地、以嘉赞的口气出自许恒瑞所成长的学校校长之口,这多多少少反应了许恒瑞所浸染的是非观念的环境。
以许恒瑞低龄驾车行为来看,其对自己行为危险后果的“无意识”,还不能用其是否有法律观念来说明之。这种行为,只能说明其心智发育尚不及同龄儿童。因为儿童知道自己不能驾车,不是其认知法律条文的结果,而是其视察周遭同龄人所为以及所有司机的大概年纪的结果。自己的心智成熟度和认知才能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周遭环境对其低龄驾驶行为的宽容甚至“无意识”的赞成,构成了许恒瑞的初始法律观念。这两个方面,都说明许恒瑞现在入学学习法学专业的不适格。
严厉说来,法学院的学生,适格的起码尺度,就是不能有违法污点存在。当然,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讲,其行为即使违法,也尚不能记载为违法的污点。但是,许恒瑞低龄驾驶的行为进程,一定构成其特定的社会经验。显然,许恒瑞的心智成熟程度,尚不足以辨别自己低龄驾驶行为中的是非利害,不足以反思父母纵容、校长嘉许其低龄驾驶行为的社会后果。以这样的心智发育水平,来学习实际上是“反思社会”的一门学问,其推举者的“不成熟”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如果说2005年10岁儿童张炘炀入学数学专业并无不妥的话,那么,今年,许恒瑞入学法学专业则有显著的失当之处。
相关链接
- 人大常委醉酒后为孩子座位咆哮校园被免职--中国国情手
- 大学教育成本“发烧” 超九成学生认为收费偏高--中国
- 七旬大学教师讲课仅三名学生听课引发热议(图)--中国国
- 独臂副教授左手板书 一只手托书从小学读到博士--中国
- 翁帆在清华大学读博 被杨振宁称为甜蜜天使(图)--中国
- 黑龙江等地教材选用乱象 未获批教材使用多年--中国国
- 北大自缢新生尚未脱离危险 校友祈福盼生命奇迹--中国
- 湖北省招办再次提醒:已录取新生请尽快报到--中国国情
- 复旦去行政化:学术委员会独立 校领导全部退出--中国
- 走进佳能办公室 招聘新举引人才--中国国情网
- 性心理课进大学引巨大围观 很多人站着旁听(图)--中国
- MBA教育:别走歪了--MBA教育市场乱象调查分析--中国国
- 大四学生为找工作每节课6元急招人代自己上课--中国国
- 《走近钱学森》: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就尖端科学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