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房价下降,且慢高兴--中国国情网
- ·河北省今年将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 ·江苏通管局联合省住建厅拟加大力推进
- ·房价强势 西安楼市面临调控纠结--中
- ·澳大利亚 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指数季率
- ·网签首日 昆明成交156套商品房--中国
-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增加7000套 房价未
- ·重庆楼市:洋房将逐步淡出重庆主城核
- ·5日上海新房预售554套 增81套--中国
- ·中国重点城市第21周楼市成交量微涨
- ·海南开展房地产专项大检查 违法企业
- ·统计局:5月有3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
- ·标准普尔下调对中国房地产业评级 李
- ·“燕京华府”合同诈骗案一审开庭--中
- ·北京房价19个月来首次下降--中国国情
- ·南京春交会上探楼市走向 给力的降价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高龄”二手房遭遇贷款难 中介修改房龄解难题--中国国情网
2011-05-23
中广网济南5月20日消息(记者王成林、山东台记者贾晓菲)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楼市调控新政及不断加息政策影响下,不少初次购房的济南市民将眼光转向了户型面积小、位置优胜、总价不高的二手房。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多数银行不愿给“高龄”二手房发放贷款,市民只能采用其他方法“曲线购置”。房贷公司伺机通过更改房龄手腕辅助客户拿到贷款。
房子年限较长 让房主交易屡屡受阻
济南市民张女士近期想出手一套老房子,但由于银行不给贷款,让她的房屋交易屡屡受阻。
张女士:我这套房子,面积不是很大,按说应当是很好卖的,但是我这个房子年限比较长了,1985年左右的房子。但是因为这个房子贷不下款来,所以现在一直卖不出去。
银行为规避“高龄”二手房风险是主因
据了解,“高龄”二手房之所以遭受贷款难,主要是因为银行为规避风险,对这部分房源的贷款发放比较郑重。记者咨询了济南多家银行,多数银行都表现,二手房办理贷款的难度会随着房龄的增加而增长。如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的政策就是,可贷款的二手房房龄原则上不超过20年。
美巢置业营销总监高雷:主要是30年以上的,九几年的房子还可以,但七几年的房子相对而言难度就比较大一些了,因为银行感到这一块房龄比较老一些,感到风险相对要高一些。
不少房产中介自称有方法“搞定”银行
然而记者了解到,虽然贷款难,但是不少房产中介自称有方法“搞定”银行,记者随即以卖房者的身份咨询了几家房屋中介公司,他们均表现,“高龄”二手房贷款虽然有难度,但仍然操作。
中介:非常不好贷,多少年了,30多年了。
记者:花点钱没问题,只要把这个贷款的问题解决掉
中介:贷款这个没问题,只是贷的年数少一点,贷的话,贷十年可以吗?
记者:咱们这边负责给操作?
中介:对啊,我们负责操作。那我们问题,能贷。
记者:银行这边都是咱们这边负责了?
中介:对,正常跟着走,关系之前都打理好了。
“修改房龄”已成业内非常广泛的现象
对此,光大房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怀勇表现,这里面的奥秘就是“修改房龄”,让老房子“年青”起来,通过改房龄的方法给高龄二手房贷款已经成为业内非常广泛的现象。因为大多数高龄二手房的房产证中并没有标注是哪一年建成,所以这些房子的真实房龄也无处可查。
朱怀勇:这一块非常多,有的是客户经理自己就把年限调一调,也是为了想做事迹吧,再有一些是通过评估公司。主要的话还是通过客户经理,再一个就是中介。中介卖一套房子好不容易卖出去了,那套房子有可能是八几年的,因为这种房子在市场上非常多,那怎么办呢?只能通过客户经理把这个年代往前提一提。房产证很多是不写年代的。他没有其他的证据来证明是哪一年的。
高龄房信贷难催生“小额信贷”业务火爆
除了修改“房龄”,高龄房信贷难还催生了“小额信贷”业务的火爆。
对于这些“曲线贷款”来购置高龄房的行为,济南美巢置业营销总监高雷并不赞成,他以为,从小额信贷公司贷款的风险远远高于银行信贷,而修改房龄更是属于“诱骗行为”。
高雷:风险确定是存在,因为你如果改的话这属于供给的是虚伪资料,虚伪资料的话一经银行查处,可能会收回你的贷款。
相关链接
- 陈玮:中国企业走到高精尖需要时间历练--中国国情
- 地产巨头的狂欢与民生之痛--中国国情网
- 首套利率回归基准相当房价九折--中国国情网
- 沪最低工资提至1450--中国国情手册
- 万科启动赔偿--中国国情网
- 中国网事:“大限”将至,“路桥费”何去何从?--中国
- 香港地产巨鳄郑裕彤隐退 接班人施行内部重组--中国国
- 两部门召开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第二次会议--中国国
- 我市首次以新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中国国情手册
- 国内10多个城市及部门微调楼市政策--中国国情
- “过快上涨”已遏制 “合理回归”须加力--中国国情
- 最高法要求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中国国情网
- 严格质量管理 确保分配公平--中国国情
- 广东中山:放松“限价令”背后有何含义?--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