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房地产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模范职工(2009~2010年度)--中国国情
2011-05-06

  王建国同志主要业绩

  王建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办主任,兼工会主席

  王建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条件严厉要求自己,在平常的岗位上诠释了普通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精力。他对工作有强烈的义务感和事业心,在办公室人员缺编的情形下,他身兼数职,负责党务、人事、工会、退休干部管理等方面工作,能认真实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工作中从不讲报酬,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出满勤、干满点,经常因工作须要加班而放弃节假日和年度休假。

  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和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外,王建国同志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开展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捐款和捐衣被、中央国家机关职工运动会及“公仆杯”乒乓球竞赛等各种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增进了职工群众的沟通和友谊,激发了大家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的团队精力,加强了集体的凝集力和战斗力,由于工作精彩,他多次被评为国家海洋局直属机关优秀工会工作者。

  王建国同志曾5次参加南极考察、1次北极黄河站考察。有2次随“雪龙”号考察船度夏考察,担任考察队党办主任,3次在南极越冬并担任考察站站长。在南极恶劣的条件下,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冲在前,率领考察队员战胜各种意想不到的艰苦,为安全美满完成考察各项任务作出了较大贡献。由于在考察中工作表示突出,受到领导和组织的好评,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1次。

  蒋捷同志主要业绩

  蒋 捷: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库部副主任

  蒋捷同志是国家测绘局成就优良的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二级。她同时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国际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工作组组长、北京测绘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地理信息世界》副主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蒋捷同志始终坚持学习和钻研,以一心为事业、废寝忘食、不怕吃苦的精力和毅力,投身于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与服务研究与管理工作,主持并承担了多项重要测绘工程项目和测绘科研课题,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主要建设者之一。近年来,她先后发表学术专著1本、学术论文80余篇,编辑国际学术论文集10余本。她曾先后获得测绘科技提高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提高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被授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The Eduard Dolezal Award奖(发展中国家摄影测量、遥感及GIS运用造诣奖),并多次获省部级科技提高奖。

  蒋捷同志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经常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以辛苦的劳动,博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获得较多嘉奖和声誉,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全国测绘系统先进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声誉,并在2010年被评为领土资源部“巾帼建功”标兵。她不但具有精彩的工作事迹,而且家庭和气,她的家庭在2010年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石磊同志主要业绩

  石 磊:中国领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空勤操作员

  石磊同志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危险的高度飞行(离地面只有几十米到几百米的高度)找矿工作。1990年,当听说单位须要空勤操作员时,刚毕业的石磊欣然报名,在空勤岗上一干就是20年, 飞行了约4000小时,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戈壁荒滩。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恪守职责,没有丝毫懈怠。

  2008年6月15日,航遥中心租用的飞机,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执行航空物探任务时,在巴林左旗坠毁,3名机组成员不幸罹难,石磊身受重伤。由于领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巴林左旗政府及时救济,石磊同志与死神擦肩而过,发明了性命的奇迹。空难后不到一年,石磊就凭着惊人的意志和倔强的毅力,克服身体和精力的伤痛,完成康复,在一次次地劝告家人和领导之后,他重返蓝天,回到了他熟习和挚爱的航空物探飞行工作中,至今还坚持在野外第一线工作。他的壮举极大地鼓舞着宽大的空勤操作员继续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为了领土资源事业,石磊同志常年别家离子,每年有大半年时间征战在野外,在20年的空勤操作员生涯中,多次遭受险情,但他没有退缩,坚定地战斗在领土资源事业的第一线。石磊的顽强坚毅、积极向上、对事业的酷爱和执著,深深鼓舞着航遥中心上高低下的士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领土资源系统普通工作者的职业精力。他曾持续多年被中心评为优秀职工,曾获得全国领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施俊法同志主要业绩

  施俊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施俊法同志长期从事地质科技和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参与了部局关于战略规划及相干政策研究,参加了关于增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代拟稿)的起草工作,开办了《地质调查动态》刊物。在担任发展研究中心境报室主任的7年中,通过他的传帮带,造就了一支年青的科技情报研究团队。

  施俊法同志在2004年~2009年间,持续五年考核被评为“优秀”档次,荣获文明职工声誉称号。200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获发展研究中心突出贡献奖,同年获得“领土资源部优秀青年人才”称号; 2010年获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在他承担的20多个项目中,获得领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三项排名第一;一项第四;一项第五),一等奖一项(排名第十四);公开出版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3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8篇。代表性著作为《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世界矿情·亚洲卷》等。截至2009年,被CSCD收录14篇;42篇论文被CSCD论文引用102次;6篇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1篇论文被EI收录。

  杨经绥同志主要业绩

  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杨经绥同志带领20余人组成的队伍3次进藏,在西藏阿里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总计两个月。他与队员们住在野外帐篷或车里,战胜雨季无人区工作的种种艰苦困苦,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和认识。

  在西藏阿里地幔岩中,杨经绥与他的团队发现了金刚石等特别矿物,并提出了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有可能发现铬铁矿较大矿床的新认识。这一发现刊登在《中国地质》上,并在青藏高原成矿带研讨会和全国岩石会议上作为特邀报告进行了阐释,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看重并立项调查,推动了基础研究与地质找矿的结合。

  杨经绥负责的深部探测项目子项目“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实验”(SinoProbe-05)取得突破进展,在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完成了1500米深的科学钻探,证明超镁铁岩是一个厚度仅1400余米结构岩片,该成果为有关罗布莎岩体成因的长期争辩画上句号。

  杨经绥非常看重国际学术交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他率队到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离子探针实验室开展金刚石原位C同位素的合作研究,取得了金刚石深部成因的新证据,研究成果分离在中法合作30周年研讨会和美国AGU年会上发表,获得普遍好评。

  辛苦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2010年,杨经绥和许志琴院士率领的研究群体负责的“青藏高原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机制”项目获领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杨经绥个人被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获“领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先进个人”称号。

  王登红同志主要业绩

  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化研究室主任,全国青联委员

  王登红同志于1995年7月毕业后,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同年被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现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研究员。他先后负责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较早开展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成矿谱系等新概念;在承担国家“973”等项目进程中,系统研究了中国的新生代成矿作用,首次提出了西南三江新生代成矿格局“两横两竖夹一点”等一系列新认识,对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20年来,一直从事成矿系列、成矿体系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在全国厘定出38个成矿系列组、214个矿床成矿系列、434个成矿亚系列和978个矿床式,使该范畴的研究始终处于领先;在西藏甲玛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勘察项目中任总工,为该矿资源量成倍增加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正在主持“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项目并指导全国开展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各类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3部,获得国家科技提高奖二等奖1项,领土资源科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王登红还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获得者,曾获得第九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科学家奖等奖项。

  王登红同志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热情社会公益事业。他很好地处置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家庭和气圆满,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