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河南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中原蓝皮书发布:郑州能成为千万人口级大都市--中国国情网
2011-04-03

  核心提醒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经开启,3月9日,“2011年《中原蓝皮书》发布会”在中国社科院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原蓝皮书《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

  本次发布会由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本书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的、空间布局、功效定位和重点任务作了详细剖析,是《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本报特派记者 田园 张渝

  竞争力排名:河南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示状如何?在全国各大经济区中处于什么位置?《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选择中原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做样本进行竞争力比较剖析。

  从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珠三角地区排第一(1.954分),远高于其他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排最后(-0.711分);从经济规模上看,长三角排名第一(1.776分),中原经济区排名第二(0.273分);从综合竞争力看,中原经济区排第三(-25.95分),远低于珠三角(85.23)和长三角(67.53),略高于海西经济区(-28.41),高于第五、第六的成渝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

  六个经济区89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表明:郑州市排名第17位,但不及排名首位的深圳市的1/10,中原经济区的其他城市均排在30名以后,且都在得分平均值之下。

  蓝皮书以为,中原经济区最须要进步的是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温和综合竞争力。

  空间布局:以郑州为核心、省辖市为主体、与周边联动发展

  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如何调整部署?蓝皮书以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经济总体上出现出“一极、两带、双翼”的发展格局。

  “一极”指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包含周边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是全省经济发展核心区域。中原经济区内部综合竞争力剖析表明:中原经济区发展整体上出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状态,郑州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其次是洛阳、焦作、许昌、三门峡等。

  “两带”指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双翼”指京广线以西和以东的宽大区域,其中西部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原资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东部是全省和全国的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优化中原经济区空间发展布局,就是形成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省辖市为主体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的合作辐射区。

  “塔形”发展构造

  中原经济区是“塔身”

  在全国区域布局中,中原经济区怎样定位?

  蓝皮书以为,东、中、西部的产业构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沿海地区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为塔尖,以中部地区的粮食、能源原资料、交通枢纽和一般制造业为塔身,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为塔基的“塔形”构造。中原地区在“塔形”构造中,担当着支持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同时,中原地区又超出了中部地区界线,不仅服从于中部地区发展须要、支持沿海地区发展,还要立足“洼地”,完成自身的发展与升级。

  中原经济区四大板块

  蓝皮书把中原经济区分为豫中及西北板块、北部板块、东南板块和豫西南板块。

  豫中及西北板块: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包含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群;定位于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要的能源原资料基地,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旅游、科技人才中心。

  北部板块:产业构造着重,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持,战略定位是钢铁与有色金属的生产基地,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豫西南板块: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产业发展调和性较好,产业体系相对独立和完全,战略定位是“三化”调和发展的示范区、可连续发展的实践区、国际国内著名的文化旅游区和西南地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东南板块:地势平坦,农业资源丰富,是中原经济区的粮食基地,战略定位是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农业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区。

  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和诸多专家学者就中原经济区如何连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热门问题,各抒己见。

  中原经济区须要“打包式”的优惠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现在全国很多经济区都争夺到了先行先试的权利,中原经济区如果想沿着加快经济发展这条主线推进的话,也应当要争夺一种比较综合的、“打包式”的改革政策,而不能总是为了一些很零星的政策一次次地去向国家要。

  中原经济区须要找到一个切口,找到制约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地方。这就须要河南结合区域经济布局,以及城市的原有定位,把产业发展的假想和先行先试融为一体,产生一种新的政府主导,形成新的发展思路。中原经济区要致力于晋升经济增加的内增的动力, 激发中小企业的发明性、市场的活气,形成专业化分工的规律、区域合理布局的规律。

  郑州具备“千万级”都市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根据郑州目前的发展位置、远景,绝对具备培养成为上千万人口规模大城市的条件,这种条件在全国都不多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要把郑州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加极,将其打造成中西部龙头城市,甚至可以上升为国家的中心城市。

  未来几年内,郑州要打破行政区划,立足于把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层面上来辐射、带动全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突起。

  下一步,要大力推动中原经济区的一体化,包含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城乡建设的一体化。在发展经济方面,要打造一体化的招商引资、继续创新等方面的一体化平台。

  “三化”调和发展可成连接切口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博士生导师王天义: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出的“三化”调和发展,这与国家政策是相连接的,可以成为连接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切口。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应当给予更多的利益补偿,从外部条件来讲应当给予更多的支撑;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在建设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应当给予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而新型工业化是对资本,特殊是高端资本的整合,在国家层面上,也应当给予更多的扶持。

  中原经济区

  世界少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倪鹏飞:中原经济区是全球区域研究和实践的最佳样本。环顾全世界区域的基本状态,像中原经济区这么经典、这么尺度的经济区域,绝无仅有。

  一是中原经济区的历史非常悠长,世界上其他区域没有方法相比;二是地处平原地区,经济学研究要尺度化、模型化,就要把庞杂的东西简化,这是最好的;第三就是空间布局,中原经济区产业资源构造的形态非常生态化,主要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目前,河南正面临“三化”调和发展的问题,如果处置好了,会对中国其他区域甚至全世界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为明天的

  中国找前途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李大宏:中原经济区的敏捷胜利,只能用大势所趋来概括,是中原带中部,中部带全国的趋势,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河南都是中国的缩影。构建中原经济区,不仅仅是为今天的河南,为今天的中部摸索前途,也是为明天的中国找寻前途。

(编辑:S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