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河南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瘦肉精引发食品安全危机 将加速肉制品企业转型--中国国情
2011-04-03

  中图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辛林霞 孙阳 白旭)中国俗语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近年来猪肉也的确屡屡成为牵动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猪肉价涨,引发宏观调控通胀之忧;猪肉价跌,又难免“猪贱伤农”,挫伤农民积极性;这一次,是“瘦肉精”事件,导致一场谈肉色变的食品安全危机。

  自媒体曝光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工厂使用含“瘦肉精”生猪一事后,这家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已深陷“瘦肉精”丑闻。

  中国政府要求严正处置“瘦肉精”事件,并展开全国范围的彻查。双汇集团因此事件已损失121亿元,在本周召开的万人职工大会上,集团董事长万隆起誓要实施“生猪头头检验”,引入第三方监测,并加快养殖业发展,进步企业对产业链高低游的掌握力,愿望以此扭转危局,挽回消费者的信念。

  尽管河南省方面声称,全省紧迫抽查“瘦肉精”猪的检出率仅为0.04%,是个别地方发生的局部现象,但此一事件已引发全国范围内消费者的担心,一些地方“瘦肉精检测卡”涌现热卖,尽管专业人士指出这种检测并无作用。

  显然,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是:谁来供给放心的猪肉?

  猪肉是中国主要的畜禽消费品之一,每年消费量达6亿多头。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9年猪肉在中国消费者肉类消费构造中占65%。

  “瘦肉精”是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的俗称,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可喂出瘦肉率较高的“健美猪”,但对人体毒副作用宏大,中国在2002年明令制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

  王培荣(化名)是四川一位经营了养猪场十多年的规模养殖户。他说,尽管国家有禁令,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行业内使用“瘦肉精”来进步瘦肉产量的做法并不鲜见。

  “瘦肉精价格很低,经济价值却很高,”他说,“使用瘦肉精与否,生猪的瘦肉率会相差10%,而瘦肉率高的生猪每斤的收购价格要高出八毛钱左右。”

  作为整改措施之一,双汇集团在此次事件后表现要通过自己养猪规避散户养猪难以监管的风险。不过,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锋指出,受风险和成本限制,现存企业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户、散户的三方生猪供应方法短期内转变不了。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双汇集团自有基地每年供给的生猪仅占总耗费量的百分之一,说明其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原料,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规模的养殖场(户),甚至是散养户。面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食品安全的监管势必防不胜防。

  有农业专家指出,双汇近年已提出要走“公司+基地”模式,试图在尺度化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把控。“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可望加速双汇以及更多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转型。

  中国农业部近期也表现,已部署10亿元资金支撑生猪尺度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作为推动尺度化规模养殖、进步猪肉产品德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

  视察人士指出,中国消费者强烈关注的“放心猪何来”之问,不仅系于猪肉的生产者、加工者,更依附于监管体系的把关。但此次“瘦肉精”事件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貌似完备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失。

  中国政府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增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看法》,对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商务部、质检总局等的职责作出明确分工。尽管这样,诸多部门,还是没能管住“一头猪”。

  “分工虽然明确,却往往涌现监管不力,因为这种分段管理方法下没有哪个部门肯自动曝光问题,涌现了问题也容易互相推诿。”乔玉锋说。

  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中国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专家指出,这种行动十分必要,但非治本之策,还是要以丑闻为鉴,进一步完美和强化监管体系,为消费者得到放心猪肉守住底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建议增强“终端监管”,让不合格食品没有市场,倒逼产地进行源头监管。他说:“靠地方政府自己管自己靠不住,在政绩左右下,疏忽食品安全的行难堪以杜绝。”

  人们注意到,中国政府部门已向社会表态,将研究制订生猪“瘦肉精”全进程监督管理方法,有效防备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但其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编辑:S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