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甘肃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无声无色的世界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中国国情网
2011-04-21

  无声无色世界的爱与信仰

  ——记兰州市盲聋哑学校

  蓝天、白云、阳光、大树、高楼、街道、汽车、房子、书桌、铅笔……小雄一样也看不见。在他的无色世界里,一切只有想象。

  在小雄周围,还有那些睁大明亮眼睛、残暴微笑着的孩子们。他们虽然能看得见五彩斑斓的世界,但却永远无法用声音喊出它们的名字。

  不幸的命运似乎无法抗拒。但在他们无声无色的世界里,有一群可爱的人,给他们感知万物的“眼睛”,给他们倾听世界的“耳朵”,给他们表达心灵的“嘴巴”,让他们不再觉得孤单,让周围充斥浓浓的爱意。

  这群人就是他们的老师。

  在兰州市盲聋哑学校,111名老师把全体的爱都倾泻在350名孩子身上。因为他们都爱这些孩子,还因为他们中间有许多是共产党员。

  孩子是国家的愿望,将这些特别孩子造就成才,是每一名从事特别教育的共产党员的义务。

  “让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他们不变的信心。“党员的党性、先进性就要在工作中体现。每一位党员教师心中想的只有孩子,他们的行动又沾染着所有的教师。在这里,都有一种奉献意识。”校长王正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孩子生病了,老师在病床前守护;孩子衣服没穿好,老师会细心肠整顿好。”校党总支书记郭环蓉说。

  小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因为他出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黑暗;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自己看不见,他就被抛弃了。

  一对老人收养了小雄。

  小雄长大了,这对老人要他上学,要他转变似乎注定了的命运。他们带着小雄辗转找到兰州市盲聋哑学校。“看到小雄,我们就毫不迟疑地决定让他入学,这是我们的职责。”郭环蓉说。

  其实,小雄和校园里生活、学习的孩子们也可以说都是荣幸的,因为还有许多没有上学的盲聋哑儿童。“每年开学的时候,我都要面对很多流泪的家长。教学资源已经超负荷了,只能谢绝。但是我恨不得学校再大一点,让他们都来上学。”王正校长说起这些来,心境总难以镇静。

  18岁的侯文斌是从多彩的世界掉入黑暗的,这样的打击让他难以蒙受。直到进入兰州盲聋哑学校就读后,才逐渐变得爽朗了。“老师都对我很好。”侯文斌说。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变得一贫如洗。去年放假,侯文斌没有路费回家,姜丽丽老师知道后,给他买了车票,把他送到车上。“每一个老师都会这么做,只是我比较了解他而已。”姜丽丽没把这件事记在心上,因为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

  正在上课的小郭老师教一年级的聋哑孩子识字。“刷牙”、“漱口”,小郭老师不停打着手语,大声地叫孩子们朗读。“他们虽然听不见,但能看到口型。”小郭老师笑着说。从3年前进入这所学校,她就爱上了这里的孩子,她决定把青春与汗水就洒在这方讲台上。去年,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见到陈小玲老师时,她正在给聋哑孩子们解释“兼顾办法”。“兼顾”,对聋哑孩子来说,太难了。但陈小玲用举例子的办法一遍又一遍地讲,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清楚为止。“看待这些孩子,必定要有耐烦。正常孩子教一遍就懂了,对他们要教五遍、十遍。”陈小玲说。“党员老师事事都在带头,每天都轮流值班。”郭环蓉说。

  教泥塑课的小苏老师,用他的爱心与坚持,打开了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眼睛”。他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讲给孩子们树、桃子、玉米、鸭子是什么样子。孩子们根据他的描写和自己的想象,捏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一个孩子制作的乌龟,长着两只特殊大的眼睛;挂在教室里的一幅泥塑作品照片上,一棵灰色的树,没有叶子,但树身上长出了十多个活灵巧现的眼睛——作品名为《树的眼睛》。他们都太想看到光亮了。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明力被开发出来。正是这样无微不至的教育,造诣了一个盲聋哑孩子的未来。近年来,共有300多名孩子走上了工作岗位,60多名学生考入了高等院校,2010年高考录取率达到83%。

  在每一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一本《中国共产党党史(简本)》,即便是非党员老师。党员意识已经深刻到血液之中,但学校党总支还在不断创新载体,比如树立党员“入党生日档案”,时刻提示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孩子们或许说不清什么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精力,但他们感受到了无比真诚的爱,感受到了党组织真逼真切的温暖。

  明媚的阳光下,小雄和同学们扶着肩膀,排成一行,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向前行走,走得笔挺。本报记者 白德斌

(编辑:SN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