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北京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北京明年起开征地方教育附加 每年约能收30亿--中国国情
2011-09-01

  财政部日前赞成北京对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包含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依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财政部表现,北京征收的地方教育附加应专项用于改良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奖金。上述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要求,地方教育附加由北京市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征收时应使用市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就地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 影响

  “2%对纳税单位影响有限”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昨日表现,“地方教育附加”应纳入“费用”的领域,而非额外征税。

  事实上,北京此前的税收中一直有“教育费附加”,该税费从1986年7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征收,征收率为3%。

  张斌谈及两者差别时表现,地方教育附加是地方政府根据《教育法》和财政部有关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可以决定开征的属于地方政府性基金,专款专用。

  张斌表现,“地方教育附加”对纳税单位的影响有限,对同一个单位,“三税”一般不可能叠加征收。他举例说,如某服务业单位营业额为1000万,依照服务业营业税率为5%,那么其应缴营业税便为50万,再以50万乘以2%,即为1万元。这1万元就是该单位应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额度。不过其也表现,虽然所收额度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算大,但也不能消除部分单位把这种费用转嫁给消费者。

  ■ 背景

  冲刺“教育投入占GDP4%”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以为,出台此政策,主要在于缓解教育经费不足。

  财政部近日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看法》时提出,今明两年将进步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的比例,从而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总量4%的目的。

  为如期实现4%目的,在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包含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专家表现,“4%的目的”从1993年提出至今,财政部门一直以“资金缺口大”为借口“叫穷”,实际上反应的是财政资金支出构造的问题。近几年,无论是四万亿投资还是“三公”消费,其所需资金远远大于教育经费的支出。事实上,“4%”也是一个很低的投入水平,发达国家达到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水平是4.1%。

  ■ “钱”景

  北京每年大约能收取30亿-40亿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依照财政部的规定,开征教育附加。市财政局相干负责人表现,北京实行此政策后,每年将收取大约30亿-40亿元。在现在每年20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中,占比并不高。

  此次征收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几乎涵盖所有企业。生产型企业需缴纳增值税;化装品、汽车灯行业须要缴纳消费税;服务性行业等则须要缴纳营业税,因此影响面比较广。依照财政部的规定,教育投入须占GDP的4%;同时达到财政预算支出的16%左右。而北京已经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教育实际支出188.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6.6%。2011年,北京教育支出部署186.67亿,比上年的168.73亿增加10.6%,高于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8.5%的增幅。

  ■ 回应

  正在讨论“哪里要改良”

  市教委财务处处长李艳春昨日表现,依照中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都要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目标是增长教育投入,改良教育基础设施。

  她表现,由于尚未正式看到批复的文件,如何征收、征收多少等具体工作,还没有真正落实。据介绍,目前市教委正在跟财政局、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讨论“到底哪些地方须要改良办学条件”。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蒋彦鑫 冯尧 杜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