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北京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世界名校公开课引网友追捧 国内高校需突破瓶颈--中国国情网
2011-06-14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艾福梅、陈聪) 一到晚上八点半,“世界名校公开课交换”网络聊天群便开端火爆起来。数百名网友约好在这一时间讨论公开课的听课感触,“晒”出自己的独到看法。

  近年来,世界名校公开课以烈火烹油之势在国内掀起网上听课热潮,从麻省理工、哈佛、耶鲁,到牛津、剑桥……通过网络,国内网民足不出户就能观看诸多世界名校的免费课程,感受名校的授课气氛。

  面对国外公开课在国内突起之势,有专家以为,这种入门式的开放课程教育难成主流,国内多样化、能够获取学历或证书的远程教学模式是其无法代替的。然而,国外公开课受热捧,也值得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沉思。

  从“练听力”到“学思维”:中国“淘课族”乐在其中

  在广州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白领陈希在“世界名校公开课交换”聊天群里十分活泼。作为哈佛大学《幸福课》的忠诚粉丝,她深有感想:“国外的课程给人一种开放的思维,是引导你去思考的一种进程。我选择幸福课是出于对幸福的寻求,听课以后才发现,幸福是一种水平,爱是一种才能,是须要不断学习来进步的。”

  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并计划在10年内将该学院的全体课程材料在网上公布,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可以免费取用。

  通过网络享受世界名校的课程,得益于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运动。每门公开课的制作费用在2万至4万美元不等,全体来自于公益基金的投入。后来,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纷纭加入到免费传播公开课的行列。

  一直以来,因为语言障碍,名校公开课并未在国内大范围走红,仅局限于一些高校。而很多国内网民最初接触也是抱着学习英语、练习听力的想法。

  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刘超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接收记者网络采访时说,他的专业是英语翻译,他可以通过听公开课来练习听力,扩展词汇量。小刘坚持每天通过网上视频收看一节来自哈佛、耶鲁的关于现代诗歌、哲学、音乐观赏等方面的课程。

  “听这些公开课可以丰富知识、扩展视野。国外的老师重视知识的扩大和发散,不会只跟着课本走。”他说。

  随着公开课的敏捷传播,很多国内网民不再仅仅局限于练习英语,更多是接收一种不同于中国式大学教育的高等入门教育。陈希说,虽然她已毕业多年,但听了哈佛公开课以后,感到就是和国内的课程不一样,推翻了以前的思维方法。

  在河南一所学校就读中文系的网民“月青宵”告知记者,她们寝室一半同学是美国哈佛、耶鲁公开课的粉丝。她以为,美国的授课方法更加灵巧,而且这些公开课给予学生们更多自由讨论的空间,答案具有开放性,“国内的大学教育更倾向于告知你应当做什么,有点教条主义,不像美国公开课那样深刻。”

  “幕后豪杰”翻译者:让更多国外公开课走入中国

  世界名校公开课在国内的风行离不开众多字幕组以及喜好者的尽力,他们本着自由、奉献的精力向无数国内网民打开了世界名校的大门。

  自2010年起,国内就已经有字幕组着手美国公开课的翻译工作。为整合资源,避免反复劳动,同时也为了供给更好的服务,国内4家公开课字幕组于2011年1月组成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共翻译完成500多集公开课字幕,拥有3000多集公开课视频资源库,成为目前国内翻译量与拥有量最大的公开课制作组织。

  拥有260多名成员的“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就是联盟四大字幕组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端制作公开课字幕的字幕组之一。据YYets字幕组负责人介绍,刚开端只是试着做了一课的字幕放在网上,没想到反应特殊强烈,后来字幕组决定尽量满足网友对于翻译的需求,重新树立分队,专门翻译公开课课程。

  就这样,依靠字幕组的翻译,名校公开课在全国掀起热潮。目前仅新浪微博上的“新浪公开课”粉丝就有29万人之多;在verycd网站的公开课页面上,每一门课程的阅读人数均达到数十万人次。

  对于名校公开课的长处,在字幕组工作的翻译者也有自己的意见。“例证丰富、有说服力、课程情势灵巧多变、重视启发思维是国外老师讲课的一大特点,他们的语气表达和肢体语言也比较丰富。”从事《古希腊历史简介》等课程翻译工作的atlayao对记者说。

  《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政治学》一课的监制adamlilith以为,国外公开课通过网络传播的自由性,让观众能够在任何时间听课而不必担忧时间部署问题。此外,课题新鲜、视角国际化、师资力气壮大也是吸引受众的原因之一。

  国内公开课需突破瓶颈

  面对世界名校公开课在国内掀起的听课热潮,有人担忧会冲击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对此很多专家表现,国外这种入门式的开放课程教育在国内难成主流,国内多样化、能够获取学历或证书的远程教学模式是其无法代替的。

  然而,国外公开课的受追捧与国内高校部分公开课“门可罗雀”的对照,无疑对后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其实早在2003年4月,我国就开端投入大批经费着手实行优秀高等课程的教育共享,称之为“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国内众多高校网站上也开设了专门的网页。

  但记者点开网页阅读时发现,这些资源大多停留在课件共享的阶段,有视频的课程其内容也相对陈腐,门类相对较少。而国内精品课程推出后,网民反应不一。很多人表现没有听说过或者很少关注,但也有受访者说,本专业的精品课程课件对自己辅助很大。

  YYets字幕组监制“奶昔”对国内公开课的现状表现很无奈,他说,大学老师们也推举过国内公开课网站,但他很少去。“老师们大多是照本宣科,没有国外课程那种思维碰撞、豁然爽朗的感到,讲课中也经常涌现晦涩难懂的语言构造。”

  宁夏社科院社会学家牛学智说:“外国学者教授始终在研究个体已经和可能遇到的疑难处境,讲义也好,著作也罢,无不以个体为中心,而国内的学者教授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对于国内高校如何推广网络公开课,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在报刊专栏中说,就大学而言应进步认识,充足意识到网络公开课的情势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定趋势,也是进步中国人接收高等教育人数比例的重要方法之一,高校应勉励更多的大学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公开课。而对于大学教师,更应进步自己的教学水温和学术水平,唯有此,才干迎接新技术时期网络课堂教学需求的挑战。

  此外,也有专家提出,国内不乏讲课“名嘴”,如颇受民众追捧的“百家讲坛”电视节目中走红的易中天、王立群等人,各高校也有受学生欢迎、课堂场场爆满的“明星教师”。可以把他们的讲座或课程制作成网络视频,让更多的人观看。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