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总结十一五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百年半淞园”的新生--中国国情
2011-03-31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上海世博会期间,居住在上海黄浦区半淞园路社区黄浦新苑小区的裘可忠一家,共接待了几十名境内外参观者。作为“世博接待人家”,裘可忠全家流利的英语、精美的厨艺和绘画展示,给中外宾客留下深刻印象。

  在半淞园路社区世博服务接待安排中,像裘可忠这样热情好客的世博接待家庭有上千户,此外还有世博广场、世博街、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在内的10个世博社区接待点,以及上百个世博小区接待团队。它们都以文化、艺术、生活的方式传播着友谊,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开放的中国。

  擦亮浦西世博“第一扇窗”

  地处浦西世博园入口处的半淞园路社区,百年前曾有一座私家花园,园主引杜甫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取名“半淞园”。上世纪20年代,半淞园一度热闹非凡,成为近代江南名园之一。1937年在侵华日军的轰炸下,半淞园被夷为平地,仅留下一个地名。

  作为老城厢,“半淞园”一度是落后、破旧的代名词,而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使“百年半淞园”得以脱胎换骨。

  半淞园路社区有近1平方公里的世博用地。为了擦亮这浦西世博“第一扇窗”,2005年世博筹办工作启动以来,半淞园路社区共完成旧区居民动迁1.4万户、各类建筑立面整治400万平方米、居民水管改造250多万平方米,半淞园路街道44条道路中有38条得到拓宽改造,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1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80%。

  对于与世博园区仅一墙之隔的淞园大厦的百余户居民来说,世博会是真正办到了“家门口”。当年的破旧棚户区和嘈杂厂房,被一座座亮丽的展馆和舒心怡人的大片绿地所替换;居民大楼的外墙粉刷一新,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完成……硬件设施的改善,使居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半淞园路社区党工委书记柴汉昕说:“在迎接世博会的过程中,社区经历了动迁工程、综合整治和居民互动三个阶段。我们提前启动社区接待计划,通过家庭、小区、社区三个层面全方位发动,让居民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服务。”

  “低碳”理念深入日常生活

  上海世博会倡导的“绿色低碳”理念,也影响着半淞园路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一个周六下午,黄浦新苑小区中心广场十分热闹。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将家中废旧垃圾收集起来,志愿者清点垃圾后,微笑着把一盆盆绿色小植物送给小朋友。“每月的第二个周六,社区都会举行垃圾换礼品活动。只要收集4只利乐包装的牛奶盒,就可以换到一盆盆栽,孩子们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志愿者说。

  黄浦新苑小区还自创了自行车免费租赁模式。社区业委会主任王国强说:“我们动员、鼓励社区里的‘有车族’低碳出行。如果去较近的地方办事,小区居民只需抵押驾驶证,即可在24小时内免费使用自行车。”

  这一模式的创始人朱国忠原来是一位“老驾驶员”,他说:“1升汽油要排放超过2公斤二氧化碳,1000升就是2000多公斤啊。我们倡导‘低碳世博’,就要从自己做起。”

  几年前,上海世博会申办之初,“低碳”概念在中国还鲜为人知,而现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低碳”正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