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总结十一五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十一五”规划成为中国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中国国情网
2011-03-31

这是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咨询点拿取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资料(2010年8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张晓松 雷敏 陈玉明)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的完整答卷将呈交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基本完成——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是历史上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

尽管有首次引入约束性指标带来的不可比因素,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十一五”规划86.4%的指标完成率明显高于“十五”计划的64.3%和“九五”计划的75%。

但高分毕竟不是满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目前,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得到实惠,尚有期盼

历史上,从未像“十一五”规划这样,把民生问题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其中2项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规划。

截至2010年底,8项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达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胡鞍钢说,“政府在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转型过程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央提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把“保民生”作为应对危机的重点之一,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困难的情况下,民生投入持续发力,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深化。

民生指标全部完成,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年增加,城市困难群众住上保障房,农民生病出院就能报销医药费,免学杂费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平均减少支出770多元……

然而,对于一些普通百姓来说,民生指标与切身感受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以居民收入为例,“十一五”末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高于5%的规划目标。但普通百姓感觉并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认为,物价上涨减缓了收入的实际增长率。

近年来,中国通胀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到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再加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感受。与此同时,百姓的需求层次却在不断提升。

“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亟待破解。”胡鞍钢说。

  • 22项指标:来之不易的答卷
  •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成就综述
  • 央企“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纪实
  •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成就综述
  • “十一五”能源建设成就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