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卫生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爆裂西瓜促中国反思高效农业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中国国情网
2011-05-23

  种瓜新手刘明锁怎么也没有想到,将膨大剂投入西瓜[XiGua]大棚,会引爆一场全国性反思——中国应该发展怎样的高效农业[NongYe]以保障食品安全。

  刘明锁201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现代高效设施农业[NongYe]示范园投资26万元种植了47个大棚的西瓜[XiGua],为了增产增甜,5月6日下午他使用[ShiYong]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对进入膨大期的西瓜[XiGua]进行叶面喷施,结果7日一早就发现有180多个西瓜[XiGua]爆裂,半个月来,每天都炸个不停,直到现在,剩下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了。

  虽然经过实地考察,农业[NongYe]专家认为,是西瓜[XiGua]品种、久旱遇雨、膨大剂使用[ShiYong]时期不当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西瓜[XiGua]爆裂,但是膨大剂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南京消费者李向阳说:“原来高效农业[NongYe]也有‘潜规则’,一个西瓜[XiGua]的成长,要吃这么多的‘补品’,难怪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西瓜[XiGua]和原来的味道不一样了。”

  其实在农业[NongYe]生产领域,使用[ShiYong]膨大剂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吕村从“中国西瓜[XiGua]之乡”江苏东台请来的技术员周昌才告诉记者:“1998年就有瓜农开始使用[ShiYong]膨大剂。”

  据中国农业[NongYe]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朝贤介绍,在西瓜[XiGua]上使用[ShiYong]的膨大剂名为氯吡脲,最早是在美国首先研发的,日本于1985年开始生产和使用[ShiYong],如今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ShiYong]。

  在中国广大农村,许多农资店里都有膨大剂销售。在延陵镇一条500米不到的街上,有3家农资店都在出售膨大剂,价格为1元至2.5元之间。农资店工作人员马亚光告诉记者:“膨大剂施后瓜果个体大,品质好,早熟增产,所以卖得非常好。”

  膨大剂长期热销的背后是农业[NongYe]增产,农民增收。刘明锁告诉记者:“用膨大剂,一个棚只要两包,成本只要4元,而收益则要多很多。”

  对于此次西瓜[XiGua]未能增产反而开裂,农业[NongYe]专家们认为,这属于生产技术问题,而非质量安全问题。膨大剂氯吡脲早在1992年就在中国获得了农药登记,经大量田间试验证明,其在合理使用[ShiYong]下对西瓜[XiGua]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目前也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但广大消费者对膨大剂仍是疑虑重重。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膨大剂陷入了“舆论漩涡”。人们普遍担心,使用[ShiYong]了膨大剂,西瓜[XiGua]会爆炸,这样的高效农业[NongYe]是不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滥用风险,用激素催熟的瓜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

  南京市民周海英对记者说:“对那些个头大、颜色好的瓜果,我有个疑问,它们是不是使用[ShiYong]了膨大剂,这些物质究竟有没有残留,人吃了到底是不是安全?”无锡市民马定坤则说:“现在市场上大个瓜果随处可见,鸡蛋大小的草莓,乒乓球一般的葡萄,我们消费者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NongYe]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则提出疑问,高效农业[NongYe]如果片面追求高产高效,还是不是道法自然,还是不是绿色农业[NongYe]?虽然在合理使用[ShiYong]情况下,膨大剂是安全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存在滥用风险呢?

  郑风田认为,裂瓜事件引发消费者强烈关注,归根结底在于它暴露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除了食品添加剂滥用,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危害食品安全。

  南京农业[NongYe]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说:“高效农业[NongYe]绝不仅仅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NongYe],而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NongYe]。如果说,西瓜[XiGua]大量爆裂是对滥用膨大剂的反抗,那么社会广泛质疑则是对高效农业[NongYe]的反思。”

  面对消费者的各种担心,专家们建议当前应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汪良驹说,只有将农产品品种、产地、施肥、用药、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告知消费者,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自己去理性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规范农产品生产,保障食品安全。(记者 顾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