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润物细无声—记霍懋征老师“爱的教育”--中国国情手册
2011-09-0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霍懋征老师的爱就像这春雨,能润进每个学生的心坎。

  霍懋征,1921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教师家庭,母亲是山东济南一所中学的音乐教师,幼小的霍懋征亲眼目睹了那份美妙的师生之情。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霍懋征老师毕业后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一干就是60年,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她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如今85岁高龄的霍老师回到她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不禁感叹万千,和我们谈起她60年来在教育岗位上的领会和点点滴滴。

  谈到毕业时为何谢绝了留校工作的机遇,去一个小学教书,她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我爱小孩子,爱好小孩子;二、信任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基础好了,楼就牢固,所以要去教小学生。” 解放后,她从小平同志的讲话中理解了这样做一个好老师,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在庆贺霍老师教龄50年大会上,她用六个字总结了自己“光彩、艰难、幸福”,光彩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有用的人才,艰难的是孩子们来自不同的环境,要让每一个孩子成材谈何容易,幸福的是孩子们长大成人后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从教60年的庆贺会上,她说“我60年没有丢下一个孩子,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教好学生,秘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致就没有教育。” 育人首先要育德,用忘我的爱和义务心来育德,爱是教育的前提、根本、动力,要以酷爱事业之心来爱每一个学生。

  “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要在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灌输爱。首先,老师的爱应当是无成见,真挚、忘我、普遍的。对所有的孩子要从小造就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的爱如同伟大的母爱,以关怀、爱心、信念、仔细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对不同的孩子,表达爱的方法要有所不同,特别的孩子须要更多的爱,对习惯不好,调皮的孩子不要讨厌他,要接近他,关爱他,谅解他,在学习、生活中,把做人的种子播进他的心里。

  在具体的教学中,爱将如何才干做好,霍老师总结为八个字“鼓励、赏识、参与、等待”。鼓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其有奋斗的方向。要信任每一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要启发他,通过恰当的方法来鼓励他。只要孩子真正有了一个目的和理想,他才会投入到学习中。赏识,孩子都希望得到赞扬,要抓住闪光点进行赞赏。爱是阳光,可让坚冰熔化;爱是春雨,可让枯草发芽;爱是神话,可让顽石变成美玉。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苦楚的,这种苦楚更多来自于没有造诣感,得不到认同,抓住孩子们的长处进行赞扬,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不会认为累。多发明胜利的机遇,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参与,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实现“快活教育”。比如组织社会调查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个整体。等待,等待是对孩子的信赖,是一种漫长的期待,不断的引导和辅助。要有耐烦,要信任学生能行。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永远有学习的兴致。没有兴致,也无教育,有了兴致才干学好。要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既是良师更应当是益友。

  老师的爱就像那春雨,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那份滋润。回忆这60年的点点滴滴,霍老师心中觉得无穷的欣慰: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珍重一生、一生珍重这个事业太值得了!而如今在经济大潮中,我们尊重的灵魂雕琢者——教师更应当保持这伟大而无成见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渡船上达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