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高校生源大战凸显评价标准单一--中国国情
2011-07-05

  近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发表声明,责备某高校招生人员冒充复旦老师掠夺生源;随后,上海交大火速回应说,这是有高校在假造事实;尔后,复旦再发声明称,此前的声明是为了禁止某些不规范的招生“乱象”……此则新闻见诸媒体后,被视为复旦交大“交恶”的端倪。


高校生源大战凸显评价标准单一--中国国情

  “招生乱象”并不是什么新颖事,高校招生大战是每年上演的“常规战斗”,只是因为没有媒体介入,人们闻不到火药味罢了,但“暗战”始终不绝,硝烟弥漫。怎么能不“生源大战”呢?一家顶级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无奈地说:“如今的学校评价体系如此单一,哪个学校的招生分数线高,就说明哪所学校好。所以,高校才会为了一分之差而拼得你死我活。”此话道出了招生乱象的根源。在现行制度下,学生和学校唯有紧盯分数,其他则无暇顾及,你再优秀,谁来承认你?另外,就学生而言,目前可以考量的似乎也只有“是否被名校录取”。很多省市的“高招链条”中,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是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的。这样的境况无疑加剧了高校尤其是名校之间互相争取乃至拆台的现象。

  最近有一些文章,用事实对清华北大的教育质量和人文精力进行了质疑,以为它们离世界一流大学距离遥远,未能充足展现大学应有的定义。在我看来,这决不单单是在诟病清华北大,也道出了中国所有大学的通病。通病的源头,或允许以从招生环节上寻找招生评价尺度如果只有分数一项,那么一个整体素质优秀的考生,一旦分数这一项差能人意,怎么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光顾他呢?

  其实,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清楚一个基本道理,考生相差一两分甚至十分、二十分,在个人素质上并没有显著差别,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为什么海外大学来内地招生,常常会让“高分考生”落选?那是因为在近距离的面试中,“高分考生”的综合素质露出了马脚。一位教育专家指出,在国外名校,比如哈佛、耶鲁、剑桥、牛津同样有竞争,但不只看招生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平时表示。只有招生评价尺度变得多元了,一名考生可以获得多所名校的通知书,并能自由选择,这样中国高招改革才有更好的远景。


  然而,“尺度多元”的共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何变成制度性部署,才是当务之急。否则,考生和家长在无奈之中只能如此“用脚投票”:他们在遭受多所名校围追堵截后,纷纭放出同样的话来,“内地的大学怎么会是这样子的!如果有可能,我们的孩子只选香港的大学。”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单一尺度下的生源大战令人寒心和绝望。“大学为什么造就不出巨匠?”“钱学森之问”似乎从招生的源头就可以问起。

  来源:光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