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清华真维斯楼启示 教育品牌须守“三大纪律”--中国国情
2011-05-31

  不管是否“真谛维护者居于斯楼”,真维斯冠名清华第四教学楼后铭牌被涂抹事件最终结果如何,清华学生小刘都表现:“虽然目前尚不肯定摘掉铭牌是何方所为,单看媒体的关注程度,无论是吸引眼球还是炒作效果,最大的赢家都是真维斯。”

  事件回放:就在7天前,“真维斯楼”的中英文标记被“明目张胆”的挂上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外墙上,另悬挂了一块铭牌介绍真维斯品牌,此举引发学生和网友争议。4天前,曾悬挂铭牌的地方只剩下四个螺眼,本来写有“真维斯作为休闲服市场的领军企业,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气”金色铭牌位置,是一面涂满白色油漆、上书“四教”红色大字的标记牌。标记牌左上角还有手写的“我爱清华”字迹,标记牌周围墙面上有白色喷漆痕迹。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表现,摘掉真维斯楼铭牌是因为被人为涂抹,以后也不会再安上了。至于“真维斯楼”的几个字,则不会摘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信服真维斯的营销水平,一是清华大学刚刚进行了百年庆典,余热未消,仍是公众关注的对象;二是“为教育事业贡献力气”的口号似乎也出师著名。用一个词来形容给力。那么,疑问产生了:如果真正想贡献,为何要做铭牌?如果想校园营销清华学子用真维斯产品,代价是不是太高?或许只有一种解释,想通过品牌传播或炒作彰显自身品牌形象中国最高学府都认可了,其他人能有什么说的呢?!

  本是一次有着公益色彩的助学行为,但因为企业自动的营销行为直接影响了教育机构自身品牌形象。事件甫一曝光,众网友和大学生纷纭评论:这回清华大学有点忒掉价了吧。

  实际上,这裸露出中国众多教育机构在品牌策划方面的软弱意识和专业不足。堂堂清华大学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乎?

  对此,中国最专注教育范畴的整合传播机构博智传播机构首席顾问李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般而言,教育品牌策划需遵守“三大纪律”关注点:斟酌品牌受众的特点;结合点:斟酌品牌调性的匹配度;共鸣点:斟酌民众的伦理情绪。

  纪律一:要深入懂得教育受众的双重性。对于教育品牌策划来说,他们的品牌受众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决策者的家长,二是作为使用者的学生。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加,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所以教育机构在做品牌传播时,除了要充足尊敬家长外,还要充足了解学生特点和心坎想法,懂得和尊敬他们的情绪。尤其要“尊敬” 90后甚至00后这些有个性、有观点、有断定、有胆量的四有新人们。本次清华·真维斯事件,校方显然没有事先向学生征求看法,导致挂牌后引发很大争议,这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得到尊敬,仅仅是被动受教育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国内人文缺失的大环境下,近年来一些优秀学生报考香港的大学或放弃高考或纷纭出国留学就不足为奇了。

  纪律二:结合点不符合就是乱弹琴。为了促使品牌升级,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有时会积极融入社会拓宽融资渠道,包含获得资助冠名、直接投资等,这时千万要注意品牌匹配问题,也就是结合点的问题。例如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级百年学府,“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牌基因已融入其血液;专业、严谨、高端一流的品牌形象已经植入民众心中。从清华走出的名人更增强调科技底蕴,如华罗庚、钱学森等等;而真维斯历史则不到50年,其“真的更出色”的品牌主意,显然更偏向于民众潮流、时尚等。两个品牌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如此嫁接,难免会基因排挤甚至变异。

  纪律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斟酌民众伦理情绪的接收底限。真维斯在澳洲出生,专门销售休闲服装,看起来像一个“土不土、洋不洋”的品牌,与中国顶级学府的代表清华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氛格格不入。某种意义上,教学楼冠名或许还不如其冠名“大学生助学基金”情势更能令人接收,这与外资品牌星巴克进入故宫后又被迫迁出如出一辙。

  当然,无论如何,不管是借教育之实施公益之名亦或是借公益之名营品牌之实,在市场经济时期,在品牌为王的时期,都无可厚非。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博智传播机构首席顾问李敏以为:教育毕竟是教育,须要平衡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在运作方法上、受众接收度、民众蒙受底限等方面等都须要细心推敲。平衡好了,是多赢;失去了平衡,可能就如清华真维斯楼一样,楼还在,“铭”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