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闽破获女高中生失踪案澄清杀人取器官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者访问中国--中
- ·35个副局职位1200人赶考 考题出现给
- ·北京应征入伍在校大学生 助学金标准
- ·就业需求高 成考会计专业持续走俏--
- ·江西遂川分流初三学困生 考分低该受
- ·新升本院校处境尴尬 人才培养才是唯
- ·易中天:反感“国学热”提法 遭遇盗版
- ·英语四六级七大核心语法逐项解析--中
- ·“关爱高考生升学行动”启动--中国国
- ·深圳大学招生6380人 部分本地生须自
- ·重庆一小学举行六一庆典 设接待处收
- ·高考后时代考生及家长需做到四防--中
- ·北京高考理科阅卷双评须零误差--中国
- ·教育部:坚决避免学生因擅自游泳和盲
- ·湖南一所高校颁能力证 院长助理曾为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高考马拉松/第四场:32年高考状元未出顶尖人才--中国国情
2011-05-28

>>>查看更多访谈内容 >>>搜狐教育微博直播 >>>搜狐社区现场直播
时间:2011年5月26日11:00——11:30 地点:搜狐网络大厦·大演播室

嘉宾: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
搜狐教育主持人:首先非常欢迎做客这场高考马拉松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教育新闻网运营总监齐林泉先生,还有高考著名辅导专家管卫东先生。欢迎两位,刚才聊了很多都是关于高考怎么样抢分,临场时候怎么样施展得最好。很多人关怀分数出来以后得多少分,我的排名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学里面去,还有一个人群就是高考状元,大家非常关注这个群体。最近有一个报告,最近对这个报告有一个很热话题1997年恢复高考到2008年32年间,中国大陆一共涌现了100余位高考状元,包含文理科,但是他们最后走向社会,学界,政界,商界都没有做出人们预想到的造诣,高考状元为什么到最后没落了。针对这个话题请齐林泉老师给大家剖析一下,考生考到高考状元这些同学,他们成为状元高分偶然性大,还是必定性大?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拿到32年高考状元未出顶尖人才标题,是中国教育制度,还是中国的教育部门,还是那些名不副实的状元们?抓住这个问题要害,先做正本清源。一般什么是高考状元,各省市区高考成就排在第一名考生,他们就是一名普通的考生,他们在考试之前,之中、之后,从来没想成为一个状元,他们成为这个状元一方面基于他们恰恰比其他考生多了那么一点点分数,或者一分,甚至半分还不到,完整是偶合。他们相比其他的考生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我以为更多状元的来历,就是一些以媒体为代表的炒作。这个炒作主要为了逢迎中国多年来状元依锦还乡的心态。他们状元是被状元的,他们状元身份的产生,我认为是一种社会民众心态的反应,说白了,这么多年来无论家长老师,无论学校,社会家庭,很重视高考一考定毕生心态的反应,对学生来讲,成了高考状元,可以光宗耀祖,其实对学生个人来讲,最基本的他上了一个好大学,将来找工作,就业找一个自己想做的工作供给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对家庭来讲,这就不一般了,成了状元,说明父子教子有光,脸上有光。对地方官员来说这就是值得夸耀政绩,去了很多地方做采访,到一个学校,他们首先说这个地方出了多少清华北大,一说状元更是眉飞色舞的。这个状元对考生之外的人来讲,比对考生意义更大,更为症结,这就是状元出生的进程。
搜狐教育主持人:像管老师,在您的工作当中,您接触到的各层面的学生都有,有好的学生,有想再拔高的,有一般学生想拉高分数,还有普遍家长,就一个目的,愿望通过孩子的辅导,就是把分拉高,最高分孩子才干成为状元。接触这些中国家长中,中国家长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元情结呢?中国社会群体好像对状元很崇敬。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来自于提拔机制,高考提拔机制目前为止已经完完整全脱离社会提拔机制,是不统一,目前高考提拔机制是做到知识型人才,但是社会所须要是才能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大堆群体越是好的学生群体,反倒越不行,因为他们当初怎么进步的,就是靠大批做题,大批死记硬背进步的。可是社会所要的不是回想点,要的是面对新问题处置,面对各种问题能够具有创新力的概念。说中国缺创新,有来自与高考本身制度的,我并不以为高考本身制度错了,有两条路可以走,但是走错了一条路。我想说另外一件事情,高考本身这个东西并没有错,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须要提拔人才。前年国外有一些想采用中国高考制度提拔人才。如果从搞一开端,或者初三开端能够给学生三年时间,你所教学生思维才能和自己调控自己心态才能,到了高三,可能这一年不须要老师,可以很轻松仍就可以获得高考很高分数,但是这一条路须要谁的素质高呢?就是老师。但是这些进程没到位,导致这条路几乎没有学生去做。北京好像十年之前曾经有一个老师做得还不错,他是从高一开端带,带了三年时间,一个普通院校,达到清华北大学生非常大的比例。真正须要进步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怪高考制度不对,必定是达到这个制度的结果,是否真的有水平,能把才能和分数都进步,这要看老师对考试,和对自己义务懂得是否到位所导致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各地如果出了一个高考状元,可能村庄里会嘉奖,乡镇一级都会给嘉奖,为什么全部社会对状元看得这么功利化。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还是一种社会意态吧,造就一个人才跟生产一个产品不同之处,他要教育一个人要符合教育规律。如果从一个贫困地区来的,或者家庭条件挺好的,要继续保持家庭的优势,要通过高考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国家要发展,地方要发展,考核地方的官员评价制度也处于这么一种急于发展的心态,高考轻而易举成了教育方面的忧虑。从中国文化上面,想找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各行各业都要树模范做代表,对状元,对考生自然首当其冲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并且寄予一些高考胜利学生的一些大家的所有的愿望。为什么我成了状元之后,非要做顶尖人才呢?为什么不依照自己选择去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我自己的生活方法?我选择我自己作为人的那种价值呢?这些就被吞没在这些状元光环之下,甚至被社会赋予了状元光环,不自觉被推着承担起一种义务,我是状元就要为国家献出自己一生,从来没有想到个人价值怎么实现,背负着各种压力,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聚焦,往往反而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害。
搜狐教育主持人:还有一个就是评价机制,全部社会包含高考评价体系就是依照分走,社会是依照你的胜利与否来进行评判。管老师跟大学生接触过这么多,愿望在职学生跟社会融入度比较高,建议现在高三考生现在有没有机遇开拓一下自己视野,或者高一高二靠考生有没有时间做这样的事情。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我记得在很多年前,04年李开复给大学生写过四封信,说哥伦比亚任教的时候,说你学什么知识,我孩子学两年计算机两年下来计算机软件都不会用,计算机范畴日新月异不能保证今天学习知识今后有用,但是保证在这里学习到新的思考问题的办法,母亲问到教育实质如果不是教知识,是教什么,大家以为知识是教育的全体,这一点完整错了。但是可能国家须要发展,须要各行各业有专业人才没错。我们让大多数人在分开大学之后,有自己人生全体发展进程,这个进程所须要知识是不排第一位的。99%大学生这么说,大学毕业所干的事跟我所大学所学的没有关系。哪天把知识全忘掉了,剩下就是教育再教育。主要是一个人思维才能,或者说包含情商才能,我认为咱们国家纯洁高考制度当然老师懂得误读,导致小学一年级开端,到高三毕业把这个事弄歪了。当时上课让一个学生写一篇论,昨天晚上回家哭了两小时,他看着家里贴着几幅画哭了。上小学之前非常爱好画画,母亲很不错给他找了一个很好老师,小学画完之后还得了很多大奖,上了小学一年级之后,他突然发现他不会画画了,因为他一拿起笔只会画红花绿叶,蓝天白云。到了二年级老师说教不了你孩子,因为失去了画画基本才能,发明力没有了。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毕业怎么可能被用人单位怎么要他呢?
搜狐教育主持人:学生在大学时候已经不会管理自己了。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缺的东西咱们知识点不比任何人差,中国考生知识点比同龄人高很多倍不止,但是情商才能和思维才能我们是完整欠缺的,比如说思维才能,很多地方都讲思维才能,后来发现讲的是步骤,不是思维。比如一道数学考题,步骤只是思维的结果,不是思维的进程。大学本身确切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的进程,可以这么说,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对高一往下学生,从初一到高一四年时间,想尽办法练思维,一个孩子逻辑思维才能的是在初二下,初三上开端,这个时候就要开端训练了,如果不训练那就已经被固化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刚才一直讲学生重知识,不重才能,包含全部教育体系家长认知体系,社会体系都是这么一个气氛,我们如何做才干给这些孩子松绑,给这些高考学生,包含给这些考到状元这个位置学生松绑,他们精力压力现在非常大。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教育是全部社会的事情,包含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也包含做父母,以家长身份这样的人去看待这个问题。各行各业,包含家长,社会对教育非常急功近利的心态,全部教育就体现出一个非常紧张的状况,比如我现在为我儿子找幼儿园,我比较哪个幼儿园好,上小学哪个学校是排名前十的,就这样一种心态。家长每到给孩子入园,入学,还有小升初,都是家庭的一种说难听的是一个灾害,说好听是一种下级战斗,我们媒体也跟着到处炒作,还有新闻出版界,不说别的,再回到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句常说的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高考才32年,不到一半呢,太焦急了。说到高考一说顶尖人才,大家说顶着人中龙凤,去看顶尖人才那不是太宽泛了。看到列的名录也进哈佛大学,也进重点实验所,那么不是顶尖人才,那顶尖人才尺度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斟酌的。在很急切的状况下,不从容,不从容就不轻松了。不宽容,不轻松,就没有让发明力想象力生长的空间,一个孩子没有了发明力,想象力,他的性命力就丧失得差不多了。时间久了以后,我们民族能变成一个没有发明力,死气沉沉的民族,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您的孩子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会斟酌一个好的幼儿园,或者好的小学,这个好是什么尺度,我们拿到这个调查报告看了一下,过半状元首选清华北大,他们以为好,他们家长以为好,社会也以为清华北大好,这个好到底什么尺度?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现在中国整体这种评价只是一种虚化的,没有具体落实的东西。好,一说大学就非清华北大,一说好幼儿园,好学校,也非要排在前多少名,前十名,前三名,也不去讲究排名怎么来的,是谁排的。我举这个例子,说这个心态,家长这个心态,刚才问题是怎么去做才干给他们一个宽松环境。家长的心态真正根据孩子实际情形,自己家庭实际情形,去斟酌为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再一个,我们社会上比如对地方官员的评价,也不必定非要高考胜利率是多少,然后考清华北大是多少,状元是多少。我们教育部,我认为教育部这一方面做得挺好,三四年前,我在教育部督导办做这样一项工作,制订我们一项工作是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要在高考之外找另外一套很或的科学的理论实践先进的经验,还有这方面成果,还有评价尺度,来作为高考的帮助。再一个我们在定素质教育的办学尺度,教育部是有真正认识到这个,我们不能环绕着高考,我们要讲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推了很多年了,举步维艰,造成的结果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太多了。当一个教育部作为一个职业身份,看到了这个方向,制订这样一个政策。但是他本人的孩子还一直要考。
搜狐教育主持人:教育部的纸令是一纸空文,没法执行它。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被全部文化裹胁了,有时候文化的力气是大于政治的力气。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我想提一个新的观点,我倒不以为是文化的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说这个话可能有点得罪老师,中国一千万老师,中国教育部所供给结果,这一千万老师合格的老师只有二十多万,你最后不论什么制度都要靠老师来执行,好老师有,但是太少了。现在导致这些老师到什么田地,比如校长,你没有权利开除,老师自己各种机制没有。再加上老师的素质,真的有的太低了,学生如果没做过这道考题,几乎近80%这道题不会考,老师要么我下次告知你,或者这道题高考不考不用做,或者就依照我这个办法,不用别的办法。导致所有学生问老师东西,都被老师挡住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是不是因为老师也是从高考应试进程中走过来的。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当小学年级做作业做到十点钟,他不敢提,如果提了怕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穿小鞋。所以一个老师完整可以掌握全体进程,导致的结果要从根上,有没有可能走出一条路,让老师真正素质,包含自身的才能全面进步。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为了保证教师入职有一个示范生计划,也就是近一两届一块做出来的,也是在着力改良的。但是真正说到教师作为执行者,为什么后面能做出这些事情,那是因为后面有一个评价制度,是校长评价制度,谁评价校长呢,是当地的行政机构。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连环套的问题。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手术要做。现在把方向把握准了,慢慢改良,有些东西还是值得等待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大家都在说高考状元,大家以为状元光环可以给一个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更,包含家长在同事面前很光荣,老师也会很光荣,家长为什么会以孩子成为状元,或者在班里,年级考第一名为光荣,家长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定了一个方向,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哪一步都要赢,都要领跑,这是作为家长的心态。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现在美国孩子18岁之后家长就不管了,现在中国读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尤其现在一个家庭所有愿望都在一个孩子身上,之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不但有自己的后,还要让自己的后成才。国家也说有家才有国,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各层对各层都有必定的义务感,从生物学上来说,孩子是自己的性命的延续,也想让自己延续着性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程。同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来说,这是一种想法。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中国事这么对待,我生了你,我得看带你,国外是我生了你,我对不起你,没经过你的赞成带到世界上来,我对不起你的。还有这么一点,我也不知道谁提出那句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定义是什么,三岁之前是语言发展,是控制语言进程,三到六岁可能让孩子自己接触各种各样东西,之后让孩子有各种机遇进步发明力,思维力表达力,视察力,真正知识积聚角度是从高中角度比较多,但是我们给倒化了。这事不是一步两步能做到,确定是长期的进程。
齐林泉(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监、中国教育报记者):很多家长也清楚,现在是一个全球化时期,全部地球是地球村,因为接触地球村的观念,我在想地球村的村民,我今年特殊关注有关外星人消息,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里面一个观点很对。每个人都是一个现代造诣者,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上帝。世界上包含宇宙不是以物质为主,是以人的精力为主。有这种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自己作为家长的身份的话,会门路更宽广一点,更适合全球化时期的发展。
搜狐教育主持人:可能现在二位孩子没面临高考。
管卫东(全国著名应试辅导专家):我还没有孩子。
搜狐教育主持人:今天在现场请来一位真正高三考生,给我们聊聊他现在心境是不是也一样这么轻松?
相关链接
- 纽西兰系列营养保健品诚招河南地区经销商招商代理批发
- 家长教师节送礼遭另类暗示:今年别送月饼票了--中国国
- 北大校徽印上月饼 校方称表达感情并无不可--中国国情
- 上海20名小学新生试水中外“两栖教育”--中国国情
- 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致20人伤 网友贴出现场照片--中国
- 北大校徽印上月饼 校方称表达感情并无不可(图)--中国
- 实习遭遇“黑中介” 大学生实习权益谁来维护--中国国
- 调查:70后老师更严厉 80后老师与中学生更合群--中国
- 大学生开学“晒暑假”: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求磨练--中国
- 发展遇瓶颈 32岁男子辞工自学考上大学(图)--中国国情
- 山东莘县86名小学生午餐后疑食物中毒腹痛入院--中国国
- 2012光大杯青少年赴美高端访问交流活动启动--中国国情
- 山东218名教师“被贷款”买房 房管局称一时疏忽--中国
- 高校生学分不够难毕业 留“遗言”称欲寻死玩失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