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农村新增大学生渐减 大学成本过高成诱因--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12

  光亮日报编辑部:

  近日,我回老家一趟,两天的时间,目睹了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更。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我打心眼里愉快。出于职业习惯,我问了一下村里孩子们的读书情形。堂叔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每年都要考上五六个大中专生。现在国家不包分配,这两年才出了三个大学生,年青人都外出打工啦!”我听后不由心里一惊。按理说,国家实行九年责任制教育,农村学生学杂费如今全免了,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了,高中生也实施了艰苦补贴,上大学的人应当越来越多。可实际情形却没朝着人们预想的方向发展,农村大学生数量不增反降,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差距大

  过去,农村的学生为了跳出农门,转变自身命运,广泛比较刻苦,成就好,大学生中农村学生比例较高。

  但随着时期发展,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设施的差距越拉越大,城市学校不但师资力气雄厚、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先进,而且在教学设备方面也比农村学校先进很多。

  郴州市二中语文教师刘海波说:“如今农村学生考重点大学比以前更难了。以往的高考(微博)试题比较刻板,农村学生只要肯吃苦,下工夫搞题海战术,确切有机遇考赢城市学生。但现在的高考方案强调素质教育,题型越来越灵巧,对考生的知识面要求也越来越宽,有些考试内容农村学生根本就没接触过,如科技、电脑、证券、旅游等知识,无形中拉大了城乡学生的差距。”

  原因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师资力气软弱

  师资力气软弱是农村学校的另外一个大问题。

  湖南郴州区五里牌中学校长邓泉孝说,在目前的教育状态下,当地教师一般依照“长沙→郴州→县城”的人才游走链,优秀教师大多选择留在长沙、郴州这样的城市,其次选择资兴、永兴这样的县城,最后才会选择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苏仙区廖王坪学校校长彭国平说:“我校地处107国道旁边,交通比较便利,目前教师队伍老化严重,现有51名教师中就有21人超过了50岁,有的老教师连普通话都讲不好,就不用说教英语(论坛)和电脑了。更让人担忧的是农村优秀教师本来就少,还经常被城区学校‘挖墙脚’。好老师走了,学校自然就留不住优秀学生。”

  原因三:读大学成本与工作后收入难以成正比

  目前,我国一、二本院校的学费在4000-8000元,艺术生、医学类的学费更是达到10000元,再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一个大学生的开支至少在12000元以上。“读大学读穷一个家”,这已成了一些乡亲的理念。

  眼下,不少农村大学生一方面要尽力地找课余兼职的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要拼命地学习,在成就上想保持与城市大学生仅有的优势。然而,随着人才市场双向选择制度的树立,许多高校涌现了猖狂的考证热,一些考证的报名费、补习费、材料费等贵得惊人。就拿我的女儿来说,她目前在重庆读大三,去年考驾驶证,花了3200元;今年筹备考研(论坛) ,暑假补习费1100元、材料费500元、交通及生活费2000元,每年林林总总不下20000元。

  为了今后的就业,更好地回报父母,一些农村大学生不得不蒙受这昂贵的考试费用,以缩小与城市大学生的差距。昂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不菲的考证费,放弃兼职工作所受的损失,以及其他的付出形成了农村大学生宏大的教育成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句“知识转变命运”的说法。在计划经济时代,考上大中专院校就意味着户籍、工作等问题迎刃而解。如今高校年年扩招,大学变成了平民化教育,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在择业上完整靠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堂侄张斌告知我:“读大学的时候,父母每个月不舍得买一次肉吃,老母鸡生的鸡蛋都要拿到集市上去卖。我想大学毕业后必定要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孝敬父母,现在毕业了,不要说找个好工作,就是在城市扎下根来就实属不易。”

  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 张贵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