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教师坏情绪易传染学生 学校设情绪假缓解问题--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07

教师坏情绪易传染学生 学校设情绪假缓解问题--中国国情手册
安徽省含山县环峰小学的教师通过涂鸦减压,放松心境。程千俊
教师坏情绪易传染学生 学校设情绪假缓解问题--中国国情手册
教师面临十大压力。

  有这样一种现象: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驳,回到家就对正在做饭的妻子没有好神色;妻子莫名其妙心中委屈,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写的是一种坏情感的沾染。人的不满情感和糟糕心境,一般会沿着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则成为最终受害者。

  在教育进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相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感低落,低落的情感会不自觉地带入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境造成消极影响。尽可能地避免“踢猫”现象,将积极的情感带给学生,让学生快活地学习,须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课业沉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进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急切而必要。

  教师

  心理障碍高发

  【关注】广州市天河区教委举办的一次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的讲座中,心理咨询师居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觉得压力大,嫉妒情感、焦虑情感的涌现也比较高。经了解,教师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示为抑郁、精力不振、焦虑、不安感、精力紧张、无法正常入睡等。

  近年来,许多调查都显示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师,都存在着不容疏忽的心理压力,制约着教师的成长,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招生办)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办)、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农学院等16 所市属本科院校40 岁以下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000 份,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自身发展进程中蒙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73.8%的青年教师反应“虽然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但觉得精神欠缺、疲乏”;有7.2%的人觉得“压力非常大,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感到“精神充分,很少觉得疲乏”的仅占10.8%。而且,已经有近10%的被访者表现,仅靠自身的心理调节才能已难以调适,愿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记者了解到,尽管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尽雷同,但表症却很类似:一是怨职情感。即不酷爱本职工作, 对教学工作缺少热忱。二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症状。如抑郁、焦虑,以及各种随同着心理行为问题而涌现的躯体化症状,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呼吸不畅、心动过速等。三是缺少爱心和耐烦。因成就不好就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体罚、打骂学生或者进行口头耻辱,夸张学生的问题,处置问题简略粗鲁。四是职业倦怠,主要特点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退缩、不负义务,情绪和身体的衰竭,易怒、焦虑、悲伤和自信念下降。表示为情感衰竭如疲劳、焦躁、易怒、过敏、紧张;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态度消极、冷漠和缺少情感反响;个人造诣感下降,难以从工作中体验到积极情感。

  有专家点评,教师是一个特别职业,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示, 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和最症结的因素。教师职业的特别性要求教师能够处置好各种角色冲突, 正确地看待压力与挫折, 把握好情感的阀门, 不断地进行性情的自我完美, 建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与学生观, 并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才能。

  压力

  “载不动许多愁”

  【关注】 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王老师的工作表:7:25—8:00到指定岗位值班;9:25—10:10上课;12:05—12:30到岗值班;12:40—1:40照看三个班学生的午休;1:40—2:00到指定岗位值班;3:10—3:55上课;4:10—5:30指导学生做功课;5:30—6:00清场。由于人手有限,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教学、活动安全,每一节课下课后,教师们都要到指定岗位值班。除了一天的教学和值班任务,王老师还要抽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修改学生习作、指导校刊的出版……王老师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到12小时。

  “每天都像打仗一样”、“站了一整天,再也没力量、也没心境买菜做饭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埋怨”。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已成为导致教师心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具体表示为,社会压力带来的焦虑感、紧张感,学校压力带来的埋怨感、倦怠感,学生压力带来的迷惑感、危机感,同行压力带来的不安感、落差感,自身压力带来的自卑感、无助感等。

  有专家指出,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发明性的、长期的、紧张的精力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须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单、乖僻和情感抑郁,往往在骄傲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有这样的一项调查耐人寻味,对1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你酷爱学生吗?” 90%以上的教师答复“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领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答复“领会到”的仅占10%。学生意见与教师期望有着较大的反差,这项调查反应出不少教师日常工作中的迷惑和挫败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工作的造诣感不能“立竿见影”,往往经过一个迟缓的阶段才干逐渐浮现,这也让不少教师在辛劳的付出与心理造诣感之间形成落差,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有这样一则报道引人沉思,青岛一位优秀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爱戴。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扰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情感失控,对学生造成了身体和精力损害。据业内专家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乏素”并发所致,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位因体罚学生而被学校开除的教师,在被开除之后反而认为心里轻松了许多,“我心里可以摆脱了,不用再蒙受社会给予我那么大的重压了。”

  专家指出,教师在学校往往承担着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学生的心理调节者和朋友……如此多的角色定位,以及“为人师表”的要求,往往使得教师在学校工作的进程中,压制和掌握自己的负面和消极情感。久而久之,坏情感的不断累积加之缺少合适的疏通渠道,就造成了坏情感的“零存整取”,突然暴发。因此,对于教师小的心理问题的及时有效劝导极为重要。

  呼吁

  开设教师“情感假”

  【关注】身体不舒畅导致心境焦躁、家中有事带来情感焦虑……当老师在上课前有这样那样的情感问题时,可以申请调课,也可以请半天假,由学校的领导为其代课。从2006年起,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三校便在全校教师当中推行“情感假”,引起社会关注和不少好评。迄今,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多所学校也纷纭为教师开设了“情感假”。

  针对教师的心理问题,有关专家呼吁,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尽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需斟酌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蒙受才能作为改革的底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良领导方法,推行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进步心理素质的内在环境。切实关怀教师疾苦,自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进步教师待遇,为教师供给安居乐业的工作环境。

  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样非常重要。有教师建议,学校或者相干部门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邀请专家讲课,有针对性地采取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进步教师心理素质,劝导教师想不通的问题。还可以尝试设置教师心理发泄室,为教师供给宣泄不良情感的场所,及时解决教师心理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俞国良指出,造就心理素质优秀的教师,须要从教师人才提拔和造就着手,应当在师资队伍的造就阶段,就对将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师范生进行考察,考察与测试其人格特点、自我意识、情感自控才能、人际来往才能、社会适应才能及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角色意识、职业期望、教育观念等, 确保这些“准教师”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当随时对教师进行培训,进步教师的专业才能、教学反思才能和压力应对才能,预防、减少和杜绝职业倦怠的涌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尝试成立“教师中心”,由几个学校或行政区组成服务于该区域教师的机构,为教师供给一个可以与同行讨论教学问题、获得新的教学技能和心理支撑的场合;有条件的地区,还应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辅助新教师渡过最初的心理不适应期。

  还有专家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为教师供给轻松、高兴的工作环境,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要做到这一点,须要全社会的尽力。(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