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教授被赞讲课好得一塌糊涂 学生坐地上旁听--中国国情
2011-05-03

教授被赞讲课好得一塌糊涂 学生坐地上旁听--中国国情

  华政的很多老师,畏惧和刘宪权紧挨着教室上课刘宪权给本科生上课,一个容纳300人的教室会硬生生挤下四五百名学生,没有座位的学生不得不到隔壁教室去拖椅子。谁要是挨着刘宪权的教室上课,谁就要目睹教室里课桌椅被“抢劫”的灾害,这已经成为华政松江校区的奇景。所有在华政读法学的学生,都盼望到这位刑法学教授的课上去坐一坐,否则“大学生活不完全”。

  “理工学科中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依我看来,在法律学科中,这句话应当是,学好刑民法,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学校如果开个新专业,就叫‘国际经济刑法’,括弧,就业主要面向海牙国际法院,确定会热点得一塌糊涂,因为它既国际,又经济,又法律”……互联网上,一份教师语录被很多大学生热转。发明这些活泼话语的大学教师,名叫刘宪权,执教于华东政法大学迄今已超过25年,法律学院刑法学专家,高教范畴为数不多的全国劳模。

  私底下,华政的学生尊称他为“宪哥”,几乎所有新生在接收入学教育时都被告诉:“读华政不去听宪哥的课,就算没来过。”“一塌糊涂”是刘宪权的口头禅,而很多走上司法岗位的毕业生回想刘教授的课则会评论说:“好听得一塌糊涂。”

  “读大学,必需要上课”

  记者旁听的,是刘宪权给研究生上的一节课,主题为“见死不救”。他像走红互联网的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那样循循善诱,用经典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上课铃一响,头脑风暴就开端了:请问,一名医生看到一个性命垂危的病人故意不采用任何施救手腕,这和一名警观察到暴徒持刀行凶而无动于衷,性质一样吗?

  刘宪权把手中的麦克风抛给了学生。第一名被问到的男生说,都是见死不救,两种行为似乎没啥两样。第二名同学说,性质确定不同,但只是感到,理由说不上。轮到第三名学生,宪哥才收获一个相对满意的答复:两种行为的性质当然是不同的,因为医生不作为,直接导致`病人死亡;但警察不作为,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是罪犯。“那刑法上应当如何评价?”宪哥立刻追加问题,学生又卡壳了,麦克风很快流转到另一个学生面前:“医生的行为属于不作为情势的故意杀人,而警察的见死不救则应懂得为滥用职权罪。”随着讨论深刻,答案渐渐浮出水面。

  “上我的课从来没有学生睡觉。上我的课还要睡觉,那只能说明你确切要睡了。”这句话出自刘宪权语录,也在他的课堂上被充足印证。刘宪权不仅讲课思路清楚,而且引领学生讨论极有方向感:他会像巡逻般地从教室最前排走到最后排,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逼”着学生用所学得的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你们很多人光会背法律条文,真正要用的时候就不行了。”刘宪权不忘在课上见缝插针地告诫学生一条“真谛”读大学,必需要上课。

  此话有深意: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很多学生给逃课找了堂而皇之的理由:知识可以在网上学,可以自学。毫无疑问,刘宪权会用自己的发问,消除这种荒谬念头。

  照刘宪权的话说,“老师不讲清晰,靠你自己根本悟不出来,那就等于没学会。”而这,才是在大学听课的意义所在。

  明星教授的另一面:认真得“一塌糊涂”

  刘宪权是那种在课堂上不反复老调调,把最新的庭审案例拿来当课堂教学内容的老师。当然,也是一个会讲笑话,不乏滑稽感的老师。作为一种回应,华政松江校区,刘宪权的课堂常常上演奇景:可容纳300人听课的大教室,硬是挤进了500多人。

  华政学生中风行“人肉占座”

  每个寝室轮流派人赶早占位;而赶早不成的学生也有法子,邻近教室里的课桌椅,都见缝插针地搬进了刘宪权讲课的阶梯大教室;当然,更晚到的学生有时甚至只能坐在地上听课。

  刘宪权的高人气,在华政已经上演了十几年。华政历史上,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迄今十六届,宪哥一举拿下十三届,没有拿的那几届,只是因为当时他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参加香港回归的相干工作,没在学校开课。

  不过,鲜有学生知道,那个在课堂上滑稽感十足、颇有些幽默演员风度的大教授,其实实质上是一个极端认真、细心的人。

  “上课如果要靠讲笑话吸引学生,那不是真本领。教师怎样才干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这是须要下苦功研究的。其实,每次跟学生上完课,我都会自己总结一下。”刘宪权在华政执教超过25年,同时担任沪上多家公检法机关的顾问。凭借过去这些年的积聚,刘宪权坦言,如果要在课堂上“胡吹”,一整年不备课都没问题,但他却不准自己这么干。

  华政校园里,有老师信服刘宪权,说他最难能宝贵的一点是:大教授不弃“小本”每年坚持给本科生开课,是不折不扣的劳模。

  对此,刘宪权另作他解。“我要感激本科生呢,给他们上课,我可以不断巩固法学范畴方方面面的知识。有时候,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做某个专门范畴的研究,思路难免偏狭;给本科生上课,可以获得很多灵感。”在刘宪权看来,那些“高高在上”的大教授远离本科生,其实才是吃亏。

  刘宪权曾夸下海口,要拿下20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称号,所以,他还要给更多的本科生上课,上更好的课。

  对话刘宪权

  记者:您上课提问时,有些同学明明表示很一般,甚至答复问题很傻,你却一直给他机遇甚至逼他发言,为什么?

  刘宪权:某个学生今天在课堂上表示很差,僵在那里,答复问题遭到同学哄笑,他就印象深入了。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切入口在哪里,他就记住了。今天他犯傻了,明日走上法庭,他就不会犯傻。

  记者:您课上使用的很多案例都来自庭审一线,很多案例甚至还没有宣判,用这些教学合适吗?

  刘宪权:我上课使用的一些案例,是过去的学生来请教我的,他们如今很多都在检察院和法院系统工作,在判案中遇到了艰苦。我把我的观点告知他们,但同时强调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在课堂上也一样,我会明确告知学生,哪些案例在检察机关内部会引起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哪些案例法院还没有宣判,他们可以继续关注。

  记者:华政的很多老师口才都不错,您认为自己吸引学生的地方在哪里?

  刘宪权:我不以为自己口才好,但我可以说,自己是一个认真的人。我的想法很简略,学生从我的课堂上走出去,能学到真知识,有真收获,而我也在给他们教学的进程中温故知新,有收获。这样的双赢,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