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河北肥乡女教师演绎现实版《一个都不能少》--中国国情网
2011-04-29

  新华社石家庄4月23日电(李运强 李晓燕)一天一夜,带着未满3周岁的孩子,寻遍县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网吧,只为尽快找回三个贪玩的学生。

  这不是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镜头,而是发生在河北省肥乡县实验小学教师马艳丽身上的真实故事。

  4月14日14点10分,肥乡县实验小学校园里准备铃敲响了,五年级五班的班主任马艳丽像往常一样进教室查看学生课前准备情形,一进门,她就发现李扬、李晓铮、王松航三个学生的位置空着,而书包却在桌子上放着。

  走出教室,她马上与三个孩子的家长电话联系,除王松航的家长一直联系不上外,其他两个孩子的家长接通了电话。李扬的爸爸说,李扬在妈妈的率领下去医院看病了;而李晓铮的家长却并不知情,他们向马老师简略了解情形后,马上去找孩子。

  “联系不上王松航的家长,这可怎么办啊?孩子会不会出什么事?”马艳丽的脑海里闪出一连串的疑问,她当即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并部署好自己下午的课,率领一名熟习路的学生直奔王松航的家。

  “孩子没有在家,他早去学校了。”在得知孩子没有在学校的消息后,王松航的家长很是焦急。他们与马艳丽简略剖析情形后以为,两个孩子应当在一起,根据对孩子的了解,马艳丽建议双方家长分头寻找,并时刻保持联系,互通情形。

  下午4点30分,王松航在渤海湾宾馆邻近被找到并领回学校,从王松航的口中得知,他跟李扬、李晓铮曾经在一起玩耍,李扬并未到医院看病。“难道是这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撒了谎?”疑问过后,马艳丽再一次拨通李扬家长的电话,这时这位家长才说出实情:李扬并未在家,也没有在妈妈率领下到医院看病。

  “必需马上找到李扬。”马艳丽顾不得批驳这位家长,马上寻找孩子的下落。

  下午6点,料想学校放学后孩子可能会去班里拿书包。马艳丽让家长继续寻找,自己回到教室期待可能回来的孩子。晚上7点,孩子还没有回到教室,马艳丽再次拨通两位家长的电话,电话那头告诉仍然没有孩子的任何消息。

  马艳丽再也坐不住了。由于当晚丈夫在单位值班,她马上骑上自行车,带着不满三周岁的孩子再次来到王松航家。在她的耐烦说服劝导下,王松航终于泄漏了他们几个想先去邯郸打工挣钱,然后再出去“闯荡江湖”的计划。

  “两个小孩子去邯郸,迷路了、遇见坏人怎么办?”马艳丽的心境骤然紧张起来。她电话通知两位家长前往邯郸寻找,自己则驮着困得哭闹的儿子在县城里继续寻找。

  公园、广场、网吧……夜深人静,马艳丽驮着自己的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凡是能想到的地方都去过了,手机也打欠费了,困倦、饥饿、寒冷一齐袭来。“都这么晚了,你们到底在哪里?”马艳丽强打精力,不住地问着自己。

  次日5点,一夜未眠、又冷又困的马艳丽敲开邻居家的门,借用邻居的手机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形,并向学校汇报。此时,学校领导也正因为她手机欠费停机中止联系而坐卧不安,联系上后,学校马上派副校长睢红霞、魏英民一起辅助商讨对策、继续寻找。

  早上6点多,他们在平原广场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又冷又饿的李晓铮。

  “还有李扬一个人没有找到,一个都不能少。”马艳丽和魏英民不顾疲乏继续寻找。“那是李扬的自行车!”7点多钟,他们在县城南关广场门口找到了李扬的自行车。一会儿,又在广场南边的戏台上,终于见到了满脸泥污的李扬。“对不起,我错了老师。”看到一夜没有合眼的马老师,李扬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孩子,没事就好。”马艳丽抱着自己的学生也流出“激动”的泪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