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袁贵仁:中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26

  新华网4月23日消息,“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终年会”于4月23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主楼召开,本网进行图文直播,以下为部分出色发言。

  [袁贵仁]值此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学校校长和朋友们齐聚俏丽的清华园,这是清华大学的盛世,也是中国教育的盛世。在此请许可我代表中国教育部向各位的到来表现真挚的欢迎,向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终年会的召开表现热烈的祝愿。

  教育关乎人民福址,寄托了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干,本次峰会与全球社会发展与高端教育为主题,探讨经济铅球化背景下各国高校所面临的历史义务、现实挑战。我信任经过这一主题的研讨必将对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高校合作产生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影响。

  一百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爱国奉献、寻求卓著的传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造就了一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化传承、创新和交换中施展了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索引,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过程。19世纪末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在民族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起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崭新的一页;1978年改革开放,特殊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和可连续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做出新的安排,先后启动实行211工程、985工程和创新人才造就试点项目,加快创立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在学总规模从当年的11.7万扩展到3105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改变。

  去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人才造就和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全面晋升,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我们将把进步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改变,更加重视人才造就模式的创新,更加重视管理体制机制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