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贵州山区小学有了食堂 校长仍忧学生断粮--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03

   <<<新闻背景:贫困山区小学百余学生长期无午餐可吃

学生们第一次在临时食堂吃午饭。


凌晨,3个学生共用一盆水洗脸。

 

  衣服破烂,吃不上热饭菜,教室、居住点破旧不堪。3月27日,经央视报道后,罗甸县班仁乡小学的现状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看重。省委书记栗战书亲自作出批示,要求尽快解决学校学生的食宿问题。3月30日,副省长刘晓凯还亲自赶赴班仁乡指导工作。当天,总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的食堂、宿舍已经在学校一旁的土地上破土动工。预计5月31日前,食堂可以投入使用,8月31日前,宿舍也将完工。

  目前,学生们已经搬进了过渡宿舍,临时食堂也开端运行。

  小学生王德启的一天

  “最后”的早餐7:40

  这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早上7点,罗甸县班仁乡的重重大山已经袒露在微弱的阳光下。街道背后民房里学生们的喧哗声,从门窗、瓦缝里钻出来,飘散到凌晨的空气中。

  街道位于一座大山的山脊上,花5分钟就可以从街口走到另外一头的班仁乡中心小学。街道两侧只有20多栋低矮的建筑,大多数民房都散布在山脊下面的山坡上。

  这些民房里有409名学生。班仁乡是罗甸县最偏远的乡镇,山高路远,有的学生步行上课须要破费三四个小时。学校没有宿舍,为了免于每天来回奔走,学生们只得租住在学校邻近的民房里。

  8岁的王德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和姐姐王德飞以及另外的6个学生住在一起。一间10多平米的屋子,靠墙摆放着3张床,王德启和姐姐睡一张,另外的两张则分离睡了6个学生。墙壁和天花板已经被柴烟熏成了黑色,地上的几个木箱是孩子们的“百宝箱”,里面装着他们最值钱的物品:米、油、盐和白菜。

  姐姐是王德启的闹钟,每天7点他都会被准时叫醒。“动作快点,不然我又得迟到了。”姐姐一边催促王德启,一边折被子。床是木板做的,垫了一层稻草和一张床单。被子是一学期换洗一次,现在已经发出浓浓的臭味。起床后,王德启在墙上取下一张毛巾,浸在水盆里搓几下便开端擦脸。屋子里只有一个脸盆,水也很名贵,孩子们往往轮流用一盆水洗脸。王德启起得最晚,等他洗漱时水已经呈淡淡的土灰色。水是被装在大桶里的,桶上系了一根绳子。空闲的时候,他们就两人一组用木棍挑着水桶到几十米外取水。

  洗完脸后,王德启立即蹲到床边,从床底下拿出两块木材和一把刀,到门边将柴劈成小块。锅里还有一些昨天剩下的米饭,姐弟俩盘算当早餐炒来吃。木柴是从家里背来的。每周5下午4点放学后,王德启便和姐姐往家赶。等星期日的时候,他们又和村庄里的其他学生一起,背着下周须要的柴、米、油、盐走3个小时的路回到学校。已经是星期四,箱子里的白菜都被吃光了。王德飞并不担忧,每周父亲都会给她5块钱,中午放学,她可以到街上去买菜。在土地稀疏的班仁乡,白菜价格卖到了每公斤2元钱。

  王德启把火炉端到门口的斜坡上,往里面放了一些碎柴屑,掏出打火机点燃,趴到地上对着炉口使劲吹风。等炉子里腾起火焰,姐姐王德飞便端来炒锅。她从脖子上取下一把用毛线串着的钥匙,打开地上的木箱,取出一个装了半袋猪油的塑料带。

  她舀了一勺油倒进锅里,油被铁锅烫得发出吱吱的声响。等油花溅起,王德启立即将两碗饭倒进去,用勺子来回翻炒。王德飞又从箱子里拿出一包盐巴,往米饭上撒了薄薄的一层。

  7点40分,早餐做好了。王德启把没烧尽得柴从炉子里拿出来,用嘴吹灭留着下次做饭用。随后,姐弟俩每人盛一碗饭,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扒。

  实际上,他们不是每天都能吃到早饭的。如果前一天没有剩饭,他们就只能饿着肚子去上课。米饭是不能分享的,每个孩子带来的大米仅仅足够自己一周的伙食。这天,屋子里的8个孩子只有3个吃到了早餐。

  王德启不知道,这也许是他在租住的屋子里吃的最后一顿饭。为了解决寄宿学生的吃住问题,罗甸县决定腾出新建的班仁乡政府办公、宿舍楼,以及乡卫生院的业务楼提供应他们住宿。并于3月31日中午开端创办临时食堂,为学生们免费供给中、晚餐。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