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房价下降,且慢高兴--中国国情网
- ·河北省今年将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 ·江苏通管局联合省住建厅拟加大力推进
- ·房价强势 西安楼市面临调控纠结--中
- ·澳大利亚 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指数季率
- ·网签首日 昆明成交156套商品房--中国
-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增加7000套 房价未
- ·重庆楼市:洋房将逐步淡出重庆主城核
- ·5日上海新房预售554套 增81套--中国
- ·中国重点城市第21周楼市成交量微涨
- ·海南开展房地产专项大检查 违法企业
- ·统计局:5月有3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
- ·标准普尔下调对中国房地产业评级 李
- ·“燕京华府”合同诈骗案一审开庭--中
- ·北京房价19个月来首次下降--中国国情
- ·南京春交会上探楼市走向 给力的降价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民国开发商靠租房赚钱 现在开发商靠卖房赚钱--中国国情
2011-05-23
弄一块地皮,盖一片房子,把房卖掉,回笼资金;再弄一块地皮,盖一片房子,再把房卖掉,回笼资金……这是现代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模式。
民国房地产开发与此不同,那时候基本模式是这样的:弄一块地皮,盖一片房子,把房租出去,回笼资金;再弄一块地皮,盖一片房子,再把房租出去,回笼资金……
也就是说,现在的开发商靠卖房赚钱,民国的开发商靠租房赚钱。
以上海为例。1930年前后,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多达八百多家,经营模式竟然完整一致,都是每开发一片房屋,都把它们租出去获利。最典范的是大流氓兼大富豪黄楚九,他在1925年前后投身房地产开发,在现在的上海市宁波路一带斥巨资建起二十多幢商住两用楼,底层租给商户开店,上面租给公司做写字楼。这批房产一直被黄楚九用于出租,直到1930年才因为破产而被迫出售还债。
建成而后出租的开发方法有一个长处:回笼资金虽慢,却细水长流,假使开发商野心不大、欲望不强并且运营得法的话,只开发一处房子就能保证一生吃喝不愁。但是也有缺陷:回笼资金的周期太长,中间时局多变,风险系数偏高。像黄楚九,1927年那批商住两用楼刚建成时,如果他立马卖掉的话,还能赶上黄金楼市的末班车,绝对有大钱可赚,但他像其他开发商那样选择了长期持有并向外出租,结果撞上了经济大萧条,二十多幢楼房竟然无人承租。经过黄楚九再三尽力,才租出两间房子,一间租给了电力公司,另一间租给了一家鞋店,其余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全体空置,给黄楚九造成了宏大损失。
不过宽大开发商情愿冒着时局多变的风险,也不走开发即出售的现代门路。个中原因有三:
第一,正是因为时局多变,购房者才纷纭产生了朝不保夕的感到,花半生积蓄买一处产业,谁知道哪天会让轰炸机掀掉?与其买房,不如租房。像茅盾、鲁迅等人,当年在上海都是高收入群体,都是一直租房,始终没有在上海买一套房子。收入较低的丁玲、沈从文、胡也频等年青人也是租房。既然市场上的主要需求是租房而非买房,开发商的主营业务自然就成出租而非出售了。
第二,民国税费种类复杂,税率很高,购房者买房,除了向开发商缴房款,以及到财政局缴契税,还得缴过户费、中证费、市政经费、建设特捐、地保盖戳费……这么多税费加起来,占到购房款的23%。交易税如此沉重,确定要减少交易,除非万不得已,大伙宁租房,不买房。
第三,开发商只租不卖是中国传统。在旧中国,商人身上大多有着浓重的地主偏向:地主买了地步,是为了出租给佃户常年收租的;开发商盖了房子,也是为了出租给房客常年收租的。古代中国的地主不爱好卖地,古代中国的开发商也不爱好卖房。直到民国时代,中国民间买房卖房,卖方还被叫作“破方”,这个“破”就是破家的意思,卖房等于破家,很受忌讳。民国开发商之所以出租房屋的多、出售房屋的少,归根结底是受这个传统的影响。
相关链接
- 陈玮:中国企业走到高精尖需要时间历练--中国国情
- 地产巨头的狂欢与民生之痛--中国国情网
- 首套利率回归基准相当房价九折--中国国情网
- 沪最低工资提至1450--中国国情手册
- 万科启动赔偿--中国国情网
- 中国网事:“大限”将至,“路桥费”何去何从?--中国
- 香港地产巨鳄郑裕彤隐退 接班人施行内部重组--中国国
- 两部门召开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第二次会议--中国国
- 我市首次以新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中国国情手册
- 国内10多个城市及部门微调楼市政策--中国国情
- “过快上涨”已遏制 “合理回归”须加力--中国国情
- 最高法要求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中国国情网
- 严格质量管理 确保分配公平--中国国情
- 广东中山:放松“限价令”背后有何含义?--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