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房价下降,且慢高兴--中国国情网
- ·河北省今年将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 ·江苏通管局联合省住建厅拟加大力推进
- ·房价强势 西安楼市面临调控纠结--中
- ·澳大利亚 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指数季率
- ·网签首日 昆明成交156套商品房--中国
-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增加7000套 房价未
- ·重庆楼市:洋房将逐步淡出重庆主城核
- ·5日上海新房预售554套 增81套--中国
- ·中国重点城市第21周楼市成交量微涨
- ·海南开展房地产专项大检查 违法企业
- ·统计局:5月有3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
- ·标准普尔下调对中国房地产业评级 李
- ·“燕京华府”合同诈骗案一审开庭--中
- ·北京房价19个月来首次下降--中国国情
- ·南京春交会上探楼市走向 给力的降价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国资委要求16家央企建设保障性 期冀打破房价坚冰--中国国情网
2011-05-06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政府的庄严许诺,由于目前房价一直没有松动,保障房建设也被视为最终打破僵局的利器。
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月,保障房建设目的能否实现?面对资金、土地、利润等挑战,很多民营房地产商对保障房市场目前仍存张望之态。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那么,央企先行能否在保障房市场掀起波涛?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办副主任苏贵锋介绍,本次《关于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有关企业”指的主要就是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而非已经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央企。
苏贵锋:比如中粮、中国中化集团,它们都主业在做,还有保利、华侨城集团都可以做,这里面做的最好的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
据了解,央企在保障房建设上,占全国保障房销售面积的13%。而在《通知》中,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抓住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投资补贴、财政贴息、融资、税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的机遇,将保障性住房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更直接地说,就是愿望央企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苏贵锋:国资委要求有关中央企业要充足施展技术、质量、信誉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依照市场化运作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
今年中央提出,在去年580万套的基础上,今年保障房开工目的为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
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建设进度能否保证;二是资金来源怎么解决。由于建设进度是死命令,因而可以突破的地方就在资金上。
中国之声特约视察员马光远:因为我们现在全部的资金来源构成应当是中央每年拨发一部分钱,但这一部分钱占的比例非常少,第二个呢,主要的承担主体实际上是政府,但是对地方政府来讲的话,它的明确的规定就是在土地出让金的10%要拿出来建保障房,但是这一块即使10%,我们算一下去年2.7万亿,拿出10%也就是2700亿,但是我们知道今年一千万套的保障房,差不多大家测算的须要的建设资金量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缺口是相当大的。
在一些专家看来,央企更加深刻地介入保障房开发和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现,国资委此时出台这一政策,无疑是要让央企承担更多社会义务,从而真正实现平抑房价的作用。
陈晟:应当说央企也是存在着一些红利的,只是它没有进行分配,我认为让它们承担一些建设的话也是对它们实行社会义务,包含央企作为国家掌握的企业在全部从大的环境的收入再分配或者是居住的矛盾的缓解进程中起到必定的作用,我认为也是很正常的。杜胜熙:目前我们中交集团主要的有在南京、南宁等地方有在建在售的项目共6个,投资了大概60亿元,在建在售的这些项目大概200万平方米,我们的所属的设计施工企业都参与了这些项目,我们今后将再进一步研究,发动集团的各方面力气积极参加这方面建设。
然而,杜胜熙也坦言,他们进行保障房建设主要还是出于社会公益目标,盈利方面并不乐观。
杜胜熙:因为保障房建设目前中央也高度看重,从我们本身来讲也是一个民生工程,所以作为央企参加这个事主要还是从实行社会义务方面来参与,保障房建设和一般的商品房或者是真正的房地产项目相比利润确切是从现在预测看不是很好,作为央企只能通过自己的内部消化和精致的管理争夺达到必定的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可以了。
有券商数据表明,保障房的净利润率大约4%-6%,由于保障房的售价与商品房相比较低,房地产开发商更偏向于开发后者。在必需要大批供应却难以指望社会力气一拥而上的情形下,寄望央企恐怕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如何来鼓励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热忱?
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建议:如果在机制创新上,包含一些在分配的创新上如果能够做的更有效的话,那么它可以下降销售成本或者一些财务成本,甚至有些企业在我们所说的退二进三的土地的获取方法上进行一些尝试的话,它可能还会有必定的利润空间的,所以可以在施工管理上、制度创新上,包含财务掌握分配制度上可以做一些更多的尝试。
而在中国之声视察员马光远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更要在土地制度问题高低工夫,要留出必定的利润空间。
马光远:我想这个利益只能从土地上去想方设法的,通过下降地价等等的土地转让方法转变来做出这种空间,第二点我们的税收政策还要做更大的让利空间,我们的财政政策对于保障房建设,包含盈利税有了一些优惠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本身还不足以让各个方面看到一个很大的盈利,我们更等待的是能够有一个长效的机制,能够有一个确保参与各方的利益的部署。(记者张棉棉)
相关链接
- 陈玮:中国企业走到高精尖需要时间历练--中国国情
- 地产巨头的狂欢与民生之痛--中国国情网
- 首套利率回归基准相当房价九折--中国国情网
- 沪最低工资提至1450--中国国情手册
- 万科启动赔偿--中国国情网
- 中国网事:“大限”将至,“路桥费”何去何从?--中国
- 香港地产巨鳄郑裕彤隐退 接班人施行内部重组--中国国
- 两部门召开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第二次会议--中国国
- 我市首次以新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中国国情手册
- 国内10多个城市及部门微调楼市政策--中国国情
- “过快上涨”已遏制 “合理回归”须加力--中国国情
- 最高法要求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中国国情网
- 严格质量管理 确保分配公平--中国国情
- 广东中山:放松“限价令”背后有何含义?--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