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房地产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住房月支出仅111元”会释放什么信号?--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05

  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月均1123元的支出中占比最多的前四位分离是食品类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讯类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36元以及衣着类支出120元。而每月住房支出仅为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21世纪经济报道》5月4日)

  按说,照相总算是原本来本反应事实真相了,但即便是照出来的相,也仍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满意,因为没有照出自己的最佳形象,而挑剔摄影师技术的,现实中也不在少数。既然连照相机都不能让所有人认为真实,对于“统计”,恐怕也不能要求太高。

  事实上,相比只有光圈、快门等不多参数的照相机,统计显然要庞杂得多,因为口径、权重以及算法的不同,而导致统计结果的变更,更是在所难免。从这个角度来看,非要让统计结果与每个人的切身感受相匹配,其实已大大超越了统计的才能。

  不过,对于统计结果不必过火较真,却并不意味着统计结果就可以完整彻底的偏离日常感受。当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支出统计结果中,住房月支出不仅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甚至不过只有区区111元,放在房价高企,房租上涨的背景下,这样的统计结果,显然存在着严重的“失真”。

  不可否定,既然是全国性的住房月支出统计,的确可能存在地域之间的宏大差别,大中城市居民的高住房开支也完整可能被小城市甚至农村居民所拉低。不仅如此,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住房服务消费算法,不过是当期发生的房屋维修支出、折旧费、 物业管理费之和,甚至小于CPI的计算范围,住房开支显得偏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无论是被平均拉低也好,算法偏差也罢,“住房开支”排行最后,且仅有111元,当统计结果彻底背离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感受时,这样的统计意义和价值何在,显然须要质疑。

  基于上述视点,国民消费统计当然是为了反应真实消费情形,假如统计结果搞得与公众的主观感受大相径庭,显然不能自认为客观公平,而必需查验统计失真的背后,是否存在统计办法与样本选择的问题,否则的话,失真的统计结果会否最终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南辕北辙,房租等住房消费开支会否因为统计不高而有恃无恐的继续大涨,恐怕绝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