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 ·房价下降,且慢高兴--中国国情网
- ·河北省今年将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 ·江苏通管局联合省住建厅拟加大力推进
- ·房价强势 西安楼市面临调控纠结--中
- ·澳大利亚 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指数季率
- ·网签首日 昆明成交156套商品房--中国
- ·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增加7000套 房价未
- ·重庆楼市:洋房将逐步淡出重庆主城核
- ·5日上海新房预售554套 增81套--中国
- ·中国重点城市第21周楼市成交量微涨
- ·海南开展房地产专项大检查 违法企业
- ·统计局:5月有3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
- ·标准普尔下调对中国房地产业评级 李
- ·“燕京华府”合同诈骗案一审开庭--中
- ·北京房价19个月来首次下降--中国国情
- ·南京春交会上探楼市走向 给力的降价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商品房配建保障房 杭城拒绝“富人区”--中国国情
2011-05-04
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不久前,参加房企与媒体的务虚会,有人提出企业如何对待商品房开发中与配建保障房之间的矛盾选项,与会的企业多数躲避这个问题。原因很简略:在主流产品针对中高端客群的“气候”条件下,凭空多出这样一些与之格格不入的“政策包袱”和“经济负担”,这是一向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寻求的“企业领袖”们所不愿的。
“商品房”和“保障房”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体系,“强扭出来的瓜”会甜吗?如果从企业经营利益的单一层面动身,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一个人所共知的结论。一些国家也在保障公民的基本人居权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改良,比如说树立“混杂社区”。在国外,小区开发中将不同业态住宅集中在一个小区中的做法,实际上是针对不同收入、不同层面的购房者,从而形成“混杂社区”。混杂社区的树立,有利于集中人气、进步综合配套和物业管理的层次、档次,使居住环境气氛更加安全和谐。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穷、富、白、黑”等进程后,且不从经济学、社会学、种族、文化等层面去剖析,单从住宅的经济、使用价值上来看,将贫、富分区的做法,也势必会导致“穷人区”的衰败、凋敝。因为低收入者不会久长低收入,收入高了就会搬出,而九十年代的低收入者与七十年代的低收入者不同,这样就可能形成许多无人居住的“鬼楼、鬼街”。社区管理就会更加凌乱。
在财富急遽增加的社会转型期,如果财富分配的天平再次倾斜,那么社会的不稳固因素也会有所加强。把不同人群集聚在一起,不是简略通过财富的量级人为地分层,而是通过企业、社会、包含政府在人文关心等诸多方面的软环境,不断改良低收入阶层人群的焦虑心结,缓和“人造阶层”的“对峙感”。
作为企业,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保持持久发展,如果不能逆转思路,建立“企业公民”意识和社会义务感,信任这样的企业也很难走得久长。既然“配建、代建”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前提,那么企业所要斟酌的则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如何将房产品的开发做得更加有市场竞争力?
宏观调控政策连续出台后,未来几年商品房市场受到牵制已是企业共识,取而代之的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大批保障房建设将是企业在现实境遇下生存发展的新机会。保障房向上的发展势头不会转变,规模会连续扩展。开发商参与保障房项目主要有两种情势,一种是商品房中配建保障房,另一种方法是代建,由政府出钱,开发商代建。目前代建成为主要参与情势,企业获得政府给予的额定利润回报。
据了解,相比商品房建设,配建、代建的保障房建设利润低,但在建设、运营、销售以及融资上的成本较低。而在连续调控下,非但没有政策风险,反而在保障房规模扩展化下坐享收益。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款项一般在3年内支付完毕,因是政府项目,开发商回款有保障,相对于商品房项目,保障房项目标回款周期并不会因过长而构成财务压力,相反保障房能够成为房产商稳固的收入来源。
嗅觉灵敏的地产巨头们对保障房的态度也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上市房企开端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从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土地储备情形来看,万科、金地、保利等大型地产企业均频频涌现在保障性住房土地招标现场,绿城、广宇、滨江等公司参与建设保障性住房用地的规模也正在加速增加。对于参与保障房项目标房地产企业,可能在获得贷款方面有更多优惠,此外还可以参与到以保障房施工工程换土地开发权等项目中。换个角度,“消极”何尝不能变成“积极”呢?
相关链接
- 陈玮:中国企业走到高精尖需要时间历练--中国国情
- 地产巨头的狂欢与民生之痛--中国国情网
- 首套利率回归基准相当房价九折--中国国情网
- 沪最低工资提至1450--中国国情手册
- 万科启动赔偿--中国国情网
- 中国网事:“大限”将至,“路桥费”何去何从?--中国
- 香港地产巨鳄郑裕彤隐退 接班人施行内部重组--中国国
- 两部门召开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第二次会议--中国国
- 我市首次以新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中国国情手册
- 国内10多个城市及部门微调楼市政策--中国国情
- “过快上涨”已遏制 “合理回归”须加力--中国国情
- 最高法要求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中国国情网
- 严格质量管理 确保分配公平--中国国情
- 广东中山:放松“限价令”背后有何含义?--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