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四川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山村教师同时担负两校教学 每天走10余公里--中国国情
2011-06-14

山村教师同时担负两校教学 每天走10余公里--中国国情
上课中。

  在凉山州甘洛县两河乡四面环山的泥觉村中,有一所7人的小学,学校里有一位临聘教师郭普全。除了泥觉村小学外,郭普全还担当着同乡俄洛村小学的教学工作。

  22年前,在甘洛县两河乡金星小学代课的郭普全被调至两河乡偏远的村小泥觉村小学任教。因为教师缺少,郭普全先后两次承担起另一偏远村小俄洛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如今,一师两校的状态依然。而这种一师两校的教学状态,占领了郭普全20多年教学生涯的大部分时间。

  行课期间,郭普全上午在泥觉村小学上课,下午在俄洛村小学上课。

  为了教学,郭普全每天来回步行2个多小时,翻山越岭10余公里,两地上课,风雨无阻……

  A

  巧遇过生日

  校长手机放歌送祝福

  夜幕降临,劳碌一天的郭普全做了一盘土豆、一碗白菜汤,庆贺自己的生日

  8日下午,在甘洛县两河乡中心校校长周乃勋的率领下,成都商报记者来到郭普全任教的泥觉村小学。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残暴……”走近一间略新的砖房前,一个身材微胖、皮肤漆黑的男子站在讲台上,手拿木棍,指着黑板上的字教学生们认读。

  周乃勋说,正在上课的老师就是郭普全,因为知道有客人要来,他少有地调整了一次课,上午给俄洛村的孩子上课,下午给泥觉村的孩子上课。因为没有灯,教室内显得有些阴暗。在十多平方米的空间里,4套桌椅分两排摆着,坐着7名学生。

  下课后,经郭普全赞成,成都商报记者进入与教室一墙之隔的他的寝室。寝室被分为里外两间,外间是厨房,里间是卧室。厨房内,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电饭煲、洋瓷碗等,还有几颗小白菜及半袋米,一把面条。卧室没有灯,一张单人床靠墙摆放。

  当天是郭普全43岁的生日,也是他在泥觉村小学任教的第22个生日。夜幕降临,劳碌一天的郭普全做了一盘土豆、一碗白菜汤,庆贺自己的生日。周乃勋拿出自己的手机,放了一段儿童版的生日快活歌。“没有礼物,但还是要祝你生日快活。”说话间,周乃勋夹了一块土豆,放在郭普全的碗里。

  抽空做午饭

  下午要到另一校上课

  因为教学条件有限,泥觉村小学目前只设有一、二年级,两年招一次生

  9日早上7点过,孩子们陆续来到泥觉村小学上学。 郭普全早早起了床,并给学生上课。还是温习,课程内容是字词。

  “因为教学条件有限,学校只设有一、二年级,两年招一次生。”郭普全介绍,现在就读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今年下半年筹备招生,两个村预计招25人。

  快到11点,学生下课。郭普全赶紧跑到厨房,舀了一碗米,用电饭煲煮上。“最后一节课下课后,饭就煮熟了,做个菜,吃了得马上赶路,要不然赶不上俄洛村那边的上课时间。”郭普全说,12点怎么都得动身,“那边上课的时间是下午1点,路上行走的时间就须要一小时左右。”

  11点30分,学校下课。郭普全赶紧做了一个土豆片当菜,并在半小时内完成吃饭等工作。

  “整理东西筹备走了。”郭普全一边整理上课用的书本等物,装进背包内,顺便还将一副羽毛球拍装进背包。同时,他还用塑料袋装上一个篮球,筹备一起提走。“一副羽毛球拍和篮球,是两所学校共用的体育用品。”周乃勋说出门的时候,郭普全看了一下天空。“有可能要下雨。”折回屋后,郭普全拿起一件雨衣,然后锁上门动身前往俄洛村小学。

  C

  两校都要跑

  每天走路超过10公里

  两校相距5公里以上,郭普全每天在教学路上行走的路程,来回超过10公里

  “这段全是上坡路,要翻过那个山头。”郭普全边走边对成都商报记者说,“这段路不是太陡,但海拔在2000多米以上,快步走起路来还是比较累的。”

  郭普全走的路其实是一条村民们平时种地经常走的小道。宽的地方1米多点,窄的地方不足半米。“这里的海拔是往返途中海拔最高的位置。”在翻越至山顶处时,郭普全回想说,年青的时候,他体力比较充分,行走速度很快,但是现在已经43岁了,体力大不如前。

  翻过山顶之后,后段路程全是下坡路段,但路变得不太好走。“这些路都是村民们放羊时走的。”周乃勋说。

  因为天高低起小雨的原因,下坡的路变得有些湿滑,郭普全接连两次险些滑倒。

  当我们一行赶到俄洛村小学的时候,10名学生已经到学校了。这里的校舍是土墙房,一样没有通电,教室内光线更为暗淡。“两个学校相距5公里以上,郭普全每天在教学路上行走的路程,来回超过了10公里。”周乃勋说。

  D

  一人教两校

  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为年纪变大走路变慢,对于同时教两所学校,郭普全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不是到村里唯一的老师,但是他是唯一留下来的老师。”泥觉村村民骆阿果说,在郭普全之前,村里来过教师,但是干了一年左右,跑了,再也没有回来。因为郭普全肯在村里教书,大家都对他很好,很客气,也很愿望他能更长时间地留在村中,教村里的小孩认字读书。

  为了留住新来村里的老师,泥觉村的村民们想方法在生活上不断辅助郭普全。“为感激他,我们‘送’了一座山给他。”骆阿果说,因为当时没有电,煮饭、取暖等都靠柴火。为了便利郭普全找柴火,村民们决定把离学校最近的一座山头给他,只准他进去拣柴,其余村民们不能进去,否则就要罚款。而且哪家有菜的时候,就送他点。

  “村里的很多年青人都是他的学生。”泥觉村老村长骆阿里说。“以前他也跑过一次,但被我们请回来了。”老村长骆阿里说,1996年,郭普全在暑假回家后,筹备出去创一份自己的事业,不想继续待在泥觉村小学教书。“他不来,我们就去请他。”骆阿里说,他跟着老支书阿什克布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来到汉源郭普全的家中,向其表明孩子不能没有老师。郭普全斟酌了几天,最终还是回到了泥觉村小学。

  “那次决定后,就再也没有想过要分开泥觉村小学了。”郭普全说,后来俄洛村的老师因条件艰难走了,他就一人挑起了两个学校。中途俄洛村来了一个老师,但没坚持到两年,又走了。郭普全无奈之下,再次挑起两个学校,一直到现在。“我在教书的这22年里,教了两个村的260余名学生,有的学生后来还考上了大学。”甘洛县两河乡中心校校长周乃勋说,20多年的教学,山里的孩子逐渐控制了知识,走出山门,可他依然还在那个质朴的岗位上。

  2006年,郭普全与西昌市高草乡一位女子结婚,如今有一个4岁的儿子。但聚少离多的相处,让他和孩子的情感并不像其他父子那样深。“他知道我是爸爸,但不是很亲热。”郭普全说,妻子曾劝他回家做点事,他没赞成。“选择坚持,是因为我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不过对于同时教两所学校,郭普全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年青的时候体力充分,完整能敷衍过来,但现在年纪大了,两个村落之间来回行走已经没以前快了。”

  成都商报记者 罗本平 摄影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