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西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山西省委书记到农村调查后给全省干部写公开信--中国国情网
2011-06-08

  5月30日至6月1日,袁纯清到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住村蹲点后,给山西省领导干部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依照省委统一安排,5月30日至6月1日,我到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住村蹲点。这次下乡我只带了秘书,加上新华社山西分社一名同志,并只让镇党委书记做向导伴随工作。随着调研深刻,后请了省农业厅有关同志参与,5月31日下午请省旅游局负责人到村就该村的红色旅游一同调研。31日晚请武乡县县委书记、县长等几位同志到村一同召开座谈会,商议有关武乡发展红色旅游问题。6月1日上午请长治市主要领导同志与县乡村干部一同座谈,肯定该村下一步如何发展等重要事项。算下来,在村不到整三天时间,先后访问了10余个农户,分离召开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等五个座谈会,从村前到村后,从农家到村活动室、便民店、卫生所,都实地进行了考察,还和群众一道下地栽红薯苗近两个小时,特殊是参观了八路军总部旧址,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砖壁村离武乡县城40多公里,地处太行山腹地,据说,因为该村被三条大沟所阻断,背靠大山,这种易守难攻的奇特地形,才被选定作为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等八路军领导人曾在此生活战斗达14个月之久,这里还是百团大战指挥部。这些革命旧址,从整体上看,保留完好,成为名贵革命遗存。我想,从主观的角度讲,这里的老百姓对八路军这段历史引认为骄傲,大家自觉地给予了保护;从客观上讲,地处偏远,山沟阻隔,加之干旱少雨,也减少了人为和自然伤害。我了解到,这个128户、430口人的山村,尽管土地面积1.2万余亩,但耕地不到1000亩,多在狭小的台塬山坡上,多种玉米、小米、小麦,基本上是靠天收,好的年景,玉米一亩也不会超过800斤。有的农户也种了一点苹果,全村加起来,不足100亩,管理粗放,我看到不少果园杂草丛生,有的根本无人管理,枯枝败叶不少(据说主人外出打工了),谈不上有可观的收益,近几年因红色旅游,村里陆续办起了30来户农家乐,有几户年收入达到两三万元,但多数还处在起步阶段,年收入几千元。全村一百二三十个劳动力,有60余人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多是做粗活,收入水平不高,问起家里的父母或妻室,都讲,外面花销高,能赡养自己就不易了,拿回家的钱一年难有上万元的。鉴于以上情形,我信任了村里给我介绍的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00元,是一个比较真实可靠的数字。

  让我觉得振奋的是,村支部书记李同书是一位80年代入党的老基层干部,兢兢业业、勤勤奋恳,在村民中有很高威望。全村30名党员都很纯朴,凡事都能为群众做出个好样子,在村里的口碑好,党支部一直是一个先进支部。村主任李跃军则是一个不到40岁的年青人,毅然放弃了在太原开出租的赚钱活,回到村受骗主任,尽管带头搞过规模养殖亏掉了自己积蓄的几万元,但仍然劲头十足,要率领群众富起来。更让我欣喜的是,这里的群众尽管收入水平不高,但在言谈话语中,对粮食直补、上学免费、村上通上了公路、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等,都满怀感谢之情,有一种幸福感。对省上提出转型跨越的方略,表现极大的拥戴,给你的感到是言必称转型,从住村干部到党员群众都在思考如何制订好村上“十二五”收入翻番的规划,比如近两年来开端栽种核桃,并规划种到300亩,把农家乐发展到70户,并谋划如何抓住县里在该村后山上建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的机会,改造旧村民居,增长红色旅游景点,等等。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热忱勃发的感到,我也因此被激动和鼓励。

  当然,我也了解到,该村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一些主客观原因。从客观上讲,自然条件较差,主要是缺水,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加之无霜期才131天,农作物的品种受到限制,交通不方便,没有矿产资源,资金缺少,难以发展产业经济,致使该村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况。从主观上讲,无论是村干部、党员还是群众,信息较为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少,眼界不开阔,思想不开放,小富即乐,不富也安,对新事物不敏感,宁肯慢半拍,也不敢往前闯一步,从思想上制约了快发展、奔充裕。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剖析,通过多次座谈,尤其是与村里的干部和群众代表面对面做工作和讨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环绕八路军总部旧址这个红色旅游的奇特优势,大力调整产业构造,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一个大的跨越,力争到“十二五”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具体有几个抓手:

  1.立足本地资源抓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三大产业”,即立足本村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以农家乐为主体发展餐饮住宿业、以展示八路军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500亩核桃 (利用300亩耕地,改造200亩荒山荒坡),5年落后入盛果期,每个村民可增收4000元。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300亩,其中杏50亩、桃50亩、大枣50亩、葡萄50亩、梨50亩、大棚蔬菜50亩,延长搞一个农产品销售中心,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同时,还可发展养鸡等“林下经济”。

  2.完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依托砖壁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恢复老村面孔,再现“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的历史场景。同时,把总部旧址前的巨型沟壑(内有八路军电台、地道等遗址)作为一个稀缺资源来整体打造,丰富游客体验内容,加上正在建设的游击战体验园 (称为一山),形成“一村一山一沟”的红色旅游格局,把全部砖壁村建造成一个融红色场景、尺度服务、农家生活于一体的旅游产品。现在每年来旅游的有一两万人,预计5年后可达80—100万人,旅游收入会有一个大的进步,仅农家乐一项可增长收入200万元,人均4000元。

  3.完美相干配套设施。一是从县城到村的公路实行改造,扩展交通运力;二是建设发展观光农业的水利工程;三是推动便于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树立相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为实现上述假想,肯定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并要求在省农业厅、省旅游局的指导下,与县一同作好农业产业、红色旅游发展两个规划,一个月后,我再同他们一道肯定这些规划。

  应当说,这几天是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朝夕相处的是农民和农村干部,所以问的也是农事,脑子里思考的是农事。不仅对砖壁村的发展、对村里农民如何致富问计于这里的群众和干部,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想法,而且更对全省农民如何实现收入翻番,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第一,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县乡工作的重中之重。说到底,再造一个新山西最症结的是农民收入翻番,农民收入不翻番,谈不上全部经济翻番,更不可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第二,山西是欠发达省份,但更大的差距在农村。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目前只占到全国的80.02%,还有相当数量的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按全省28055个行政村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6063个,占21.6%;3500元以下的村10768个,占38.4%,增收任务何其沉重!

  第三,做不好“三农”的文章,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不好,即使工业化、城市化上去了,最终也难以做到强省、强市、强县和富民的统一,难以做到城乡兼顾发展、经济社会调和发展。

  因此,我想,我们应全面扎实搞好这次下乡住村活动,并且把住村变为包村,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经常性的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更加鲜明地突出辅助农民收入翻番这个农村工作主题。我找省委组织部了解了一下,全省乡镇书记1190余人,乡镇长1060余人,县级党政班子成员1700余人,市级党政班子近200人,市县正县级领导干部1800余人,加上省级党政班子成员、省直厅局长,总共6000余人。如果这6000多名领导干部每个人包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左右的村庄,实地指导辅助那里的农民开辟新的生产路子,扎扎实实干上几年,实现收入翻番,加快全部农村农民致富步伐,这也称得上一项造福于民的大事业、大功德。

  感于斯,念于斯。以信的情势写给大家,以期形成共识,进而成为我们共同的行动、共同的作为。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