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黑龙江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哈药搬迁四年悬而未决可能是疏于治污原因--中国国情网
2011-06-09

  遭受央视曝光的“哈药总厂污染事件”,或将推进这家老牌国企搬迁计划的加速实行。

  6月8日,一位哈药集团人士向本报记者泄漏:“下周一,哈药股份(600664.SH)将会召开董事会讨论搬迁方案并表决,有可能在6月14日公布结果。”

  但这仍是个迟来的好消息。事实上,从2004年开端,在环保部门眼中,哈药总厂始终是个污染惯犯,而其整体搬迁计划,也在2008年之前就已经开端酝酿,至今已经4年。对于这家正在被不断扩大的哈尔滨城区日益包抄的医药企业而言,整体搬迁,几乎是根本解决环保问题的唯一前途。

  不过,包含华北制药等其它医药企业的经验证明,涉及多方利益的“搬迁”,必将是一个步履维艰的进程。但在此之前,公众不应为此继续支付代价。

  污染“惯犯”

  早在2008年初,对哈药总厂的“整改、搬迁、核心部分搬迁”建议已然提出

  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并不是近期才裸露出来的。

  除了此次央视6月5日曝光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违规排放”,“废渣直排河流,硫化氢废气超标千倍”,事实上,早在2004年,哈市环保局就对哈药的空气污染问题下发通知,要求其整改。2007年,环保局再发整改通知,要求哈药总厂四个生产环节增设污染防治措施。

  其间,哈药一度非常接近治理达标。2007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到哈药检查环保工作后曾表现,“对哈药在已经有了环保设施,而且每年还要投入巨资用于运行的情形下,还能进一步投入,为松花江下降污染、为黑龙江百姓造福的行为非常满意”。

  但随后的2009年,哈药总厂的空气污染问题再次被曝光,当时媒体报道称,哈药总厂散发的怪味蔓延到10公里之外,几乎接近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6月8日,一位当地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现:“我家就住在南岗区,离哈药总厂有五六里路,有时候窗子一开就能闻着怪味。这样已经至少连续四五年了。”

  而早在2008年初,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田家玮等人就曾进行联名提案,就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提出了“整改、搬迁、核心部分搬迁”等一系列建议,之后几年间,哈药始终表现其一直在四处选址。

  2011年3月,哈药总厂最终肯定搬迁计划,其副总经理吴志军宣布,搬迁已经列入企业五年规划,“五年内搬迁,已成定局”。而可能的搬迁方向是,哈尔滨市东南方的阿城区,距离哈市近百公里。并且,这一规划也已列入哈尔滨市规划之中。

  但在酝酿搬迁的这四五年间,哈药总厂的表示并不让人满意。

  2011年初,政协委员田家玮曾建议,“在药厂搬迁前,要加大自身治理污染力度,其间,环保部门连续督促企业继续进行深度治理”。但仅仅5个月后,哈药却再陷“污染门”。

  期待搬迁?

  哈药称,“不会因为工厂搬迁而下降(现厂的)环保设施的运营费用”

  在哈药总厂污染事件曝光后,外界曾有猜测称,即将面临搬迁,有可能是哈药疏于现厂污染治理的原因之一。

  6月8日,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对此回应称:“我们不是由于即将搬迁才涌现污染的。”他解释说:“3月8日,公司的污水处置设备发生故障,经申报,环保部门在3月9日就批复公司开端检修。”

  哈药总厂宣传部门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现,“不会因为工厂搬迁而下降环保设施的运营费用,2011年还计划从5000万进步到7000万元,这笔资金全体用于现有厂区。”此前,哈药称,已经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干净生产和环保治理,且每年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在5000万元左右。

  而除了继续投入环保设施的“运营费用”,哈药还需为此支付额外代价。

  哈药总厂宣传部门称,“公司在3月8日发现治污设施故障之后,自动停产、限产了部分生产线,这是一个自动的应急措施”。而6月7日晚的公告显示,目前,哈药的TDA和几个头孢产品已经停产,其它抗生素品种减产,以满足排放要求。但其强调,“在(治污)设备修好之后,就能恢复生产,对公司事迹的影响暂时还没有估算。”

  不过,哈药方面亦承认,“气息主要是因生产和治污工艺而产生的,短时间内还没法完整杜绝,而新厂区会改良生产工艺,可以解决气息问题”。

  搬迁至新厂,才是哈药总厂根治污染的唯一前途。黑龙江省环保厅此前亦称,哈药总厂的搬迁已经列入了计划。

  不过,此前4年的漫长期待已经证明,这仍将是一个艰苦的进程。

  搬迁难题

  在搬迁中,“资金、人员安顿、环评、成本测算等,每个环节都构成瓶颈”

  总部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华北制药,一度曾面临哈药今天的困境。一位华北制药内部人士表现:“华药也是处在市中心,在原址上进行环保改造投入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最终选择了整体搬迁。”

  被称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华北制药和哈药总厂均为1958年建厂,建厂时,厂址都处于远郊区。但城市的高速扩大,令这些老牌国企背负越来越高的环保压力。再次搬迁,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

  哈药总厂此前曾表现,要将三个污染较重的车间进行局部搬迁。在其异地重建计划中,一期工程主要是年产7-ACA1200吨、头孢美唑酸53吨、头孢咪诺30吨等三个项目,今年计划投入9500万元。

  而哈药计划在2016年完成的二期搬迁计划,将会把青霉素工业盐、6-APA、阿莫西林酸等哈药总厂的核心产品全体迁至郊区,计划总投资为23.5亿元。

  不过,虽然哈药总厂的搬迁计划从假想至今已有4年多,但却一直未能顺利成行,个中原因十分庞杂。

  2008年8月,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订了《哈尔滨产业更新工业用地调整规划(纲要)》,对哈药总厂的搬迁规划做出了明确的安排。哈药总厂用地面积45.26公顷,搬迁后,该用地性质将转为商住、贸易办公、道路和公共绿地,等等。其中,开发商住用地31.93公顷,建设总面积为79.8万平米。

  根据2008年时的规划,哈药总厂地块的土地出让金为12.77亿元,企业直接赢利0.8亿元。但随着近几年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目前,该地块的出让收益应还将进步。

  这看似是一笔政府、企业、环境三赢的交易,但最终却久拖未动。上述华药人士表现:“搬迁后,资金、人员安顿、环评、成本测算、政府环境等都要斟酌。往往,每个环节都构成瓶颈。”

  首先是资金压力,异地重建毕竟投入不菲,搬迁进程中企业会经受严格考验。此前,华北制药搬迁工作迟迟未动,也与资金无法到位有关。最终,华北制药还是借重组方冀中能源之手,才解决了资金压力。

  地方财政的支撑力度,也将决定搬迁是否顺畅。一位行业研究员表现:“华北制药搬迁时,当地政府给予税收返还,支撑力度大;但东北制药搬迁时,沈阳市给予的支撑力度较小,企业蒙受的压力就比较大。”

  人员安顿同样构成困扰。哈药总厂对外宣传材料称,目前拥有8000名员工。如果工厂新址最终肯定在阿城区,从哈市须要坐45分钟的火车才干达到。哈药必将面对大批员工安顿压力。

  此外,上述华药人士指出:“搬迁后,新厂必需依照最新的环保要求严厉规范,尺度越提越高,企业经营也将更加如履薄冰。”

  尽管2010年8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尺度》已经在全国强迫执行,但在实行进程中,地方上广泛对于现有工厂的环保改造进度持宽容态度,不过,对新建工厂则一律按尺度严厉执行。

  而在承担诸多压力之时,原有地块的出让收益,“并非搬完后就可以立刻兑现”。上述华北制药人士说:“国有资产、土地的处理,须要政府出面调和,审批比较庞杂。”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估算,华北制药在石家庄市区的地块可能价值超百亿,目前,华药虽已基本搬迁完成,但“百亿收入”何时能够兑现,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