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安徽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子女社区各有难处 空巢老人面临多方困境--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22

子女社区各有难处 空巢老人面临多方困境--中国国情手册
每一位老人都盼望安乐温馨的晚年。 本报材料图片

  空巢老人在家逝世多日无人知,多数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子女分身乏术,社居委力有不逮;居家养老,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本报昨日听取读者、专家、政府几方观点,探讨政府和社会该如何为我们的父母谋一个安乐晚年。    

  儿女痛诉往事:养老没有懊悔药

  “我就是想和你们说说话。看了你们的报道,我认为很有感想。”昨天,合肥市民黎先生(化名)给记者打来电话,倾诉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哀往事。

  自从6年前老伴逝世,黎先生的父亲便独自居住在铜陵新村。老人有三个孩子,黎先生排行老二,成人后都离家生活。每个儿女一星期都会去看父亲一趟。

  今年4月5日,全家人陪老人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可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这是和父亲最后一次会晤。4月13日一早,黎先生去看望父亲,但推开门时他就傻了。75岁的老父躺在客厅地板上,已经没有了呼吸。“仰面躺着,神态非常安详。我一下蒙了,哭了好久。”

  记者了解到,就在2006年,黎先生的老父还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为什么不让他跟你们一起住呢?”面对记者的困惑,黎先生泣不成声:“现在哪还有懊悔药可吃呢,早知道……”黎先生说,父亲虽然嘴上不说,其实一直想和他住在一起。“结婚11年来,我们一直和老岳父生活在一起,我父亲也知道这个情形,就没有再提。”

  老人怕麻烦儿女,最后还是选择了独居。“我认为他周围都是同单位的熟人,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哪想到……”“不能每天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平安吗?”面对记者的质疑,黎先生无奈地说,父亲年事已高,给他配了手机但有时反而是一种包袱。“比如总忘却充电,我们一打电话,关机了,还认为出了什么事,结果赶过来一看好好的。时间久了就像‘狼来了’一样,等到真出事的时候就晚了。”

  黎先生说,父亲住那一片,有很多这样的空巢老人,“儿女确定是不会送老人去养老院的,但居家养老目前的状态也让我有些悲观。连子女都不能照料得周全,又怎能指望外人?”

  社区无奈辩护:无力做贴身保姆

  空巢老人在家中逝世却无人知晓,有市民以为,社居委负有必定义务。昨日下午,芜湖路街道城南社居委(本报4月20日《老太逝世数日无人知》的事发地属于其辖区)的谢书记对此觉得很无奈,这个小区有不少老人,但在进行摸底调查时,不少老人谢绝接收“外人”辅助,有什么艰苦也不太愿意说出来。逝世的老太也是这样的一位老人。“老人可能对外人有排挤感,如果子女自动搭起这座桥梁,那就不一样了,交换会变得容易许多。”

  “缺少自愿辅助空巢老人的志愿者,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另一个瓶颈。”城南社居委的阚主任告知记者,目前社区多依靠企业单位设立的志愿者团队,这类辅助多少带有强迫性,而且社居委和老人都不了解志愿者的情形,“如果由辖区内的群众当志愿者,服务效果就会好很多。”

  对于黎先生的父亲在铜陵新村家中逝世几天没人发现一事,铜陵路街道铜陵新村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表现很诧异:“我们不知道此事,也没有人来开死亡证明。”

  铜陵新村社居委的办公室是过去施工队的工房,地方不大,设施简略。“我们辖区有七八千人,我们要负责的事情太多了,人力、财力都很有限,想做到每天把每一位空巢老人都照料好,很难。与空巢老人相比,我们更关注孤寡老人,毕竟空巢老人有儿有女。我们已经对老人进行过摸底调查,也把社居委的联系方法给他们了,他们如果有艰苦找我们,我们必定会给予辅助的。”铜陵新村社居委的李书记说,居家养老服务要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力度,社居委应当好好配合,子女也应当多关注父母。”

  政府应引入民营资本养老    

  “老人逝世无人知,这是社会和家庭的悲剧,是一种人道主义灾害!”在听了记者对新闻背景的介绍后,尚重生教授强调说,人应当有尊严地死去。

  尚重生说,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居家养老还没有完美的规划,总体而言政府目前处于缺位状况。“另外,专业护理人才的大批缺失也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不能走向专业化的重要原因。”他表现,面对我国宏大的养老需求,要求政府全体包办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这就须要民营资本的介入,但是土地往往又是一个最大的瓶颈。”尚重生说,其实政府真正该做的是主导和调和各方利益关系,将养老做成一种新兴产业链条,打造专业化的养老模式。“既能合理盈利,同时又是公益性的组织。”他特殊强调政府的“理性且有限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