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安徽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六安战国双墓按原计划吊棺 棺椁边出现彩虹(图)--中国国情网
2011-04-21

六安战国双墓按原计划吊棺 棺椁边出现彩虹(图)--中国国情网
神似凤凰的金属品

六安战国双墓按原计划吊棺 棺椁边出现彩虹(图)--中国国情网
考古人员在对南墓进行保护时,记者在棺室外侧抓拍到了一道彩虹,涌现了约半分钟。

  六安战国双墓2000年棺椁边惊现彩虹

  内棺开端起吊,北墓棺椁被吊起、南墓棺椁因太重则暂停

  晨报讯 4月18日,六安战国双墓依照原定计划如期进行吊棺。当天下午,北墓内棺被工作人员利用起重机顺利吊起。然而,就在工作人员已经打开了南墓外棺盖,露出内棺之后,却因为起重机的承重不够,造成当天南墓内棺无法被吊起。

  南墓椁板没一颗钉子

  18日8时许,随着轰轰隆隆的声音响起,一辆起重机和一辆大卡车来到双墓挖掘的现场。

  首先开端起吊的是刚被拆下来的南墓椁板。虽然每次起吊只有一块椁板,不过由于被水浸泡,且材质坚硬,起重机显得受力很大。一名工作人员说,一块椁板至少有2000斤。

  这样的大木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运来的呢,又是如何运输的?当地一位对历史文物颇有研究的武先生猜测,这样的大木有可能是从六安邻近的大别山深处运来的。

  而运力主要是水力,“有可能从金寨等地,通过淠河漂运过来的。”虽然是利用水运,但是,这么多的大木从砍伐到运输,都将消耗宏大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在南墓和北墓的邻近,堆放着多达数吨的青膏泥。据武先生说,这些青膏泥在墓室邻近是没有的,只能从外地运来。那么到底是从何处运来,动用了什么工具,都是未解之谜。

  同时,南墓的椁板在被拆除时,工作人员没有发现一颗钉子,同时也没有发现其他金属物件。在椁板的两边,有一些凹槽,用以卡住几块椁板,以便于衔接。

  现场一名人员说,这种构造被称之为榫卯构造。在其他墓室中也涌现过。不过这种工艺,在现在来看,仍显得不可思议。

  南墓内棺太重无法起吊

  当天下午,起重机被开到了挖掘现场的北面。在起吊北墓的内棺之前,工人们先是将内棺周围的椁板起开,并吊运走。

  在忙活了近一小时后,正式工作开端了。工作人员先是将内棺的底部抬高,随后是套上几道绳索。一声令下,起重机的吊臂缓缓抬起。

  只见北墓内棺晃晃悠悠的被吊到了卡车上面。起重机的吊臂在吊内棺时,虽然最终将内棺吊上卡车,但是显得有些吃力。向起重机司机一探听,好家伙,内棺的分量可不轻,整整一吨!

  不过,让工作人员烦心的是,起重机司机告知他们,没法在南墓不拆除外棺的情形下,将南墓的棺椁整体吊起。因此,工作人员还得先拆除南墓的外棺盖。

  在揭开外棺盖时,工作人员可费了很大的心思。先是找来一些钢板和铆钉,然后将盖板整体抬起,并安装上钢板和铆钉。

  据工作人员介绍,带着四个铜环的外棺盖,因为是由两块木板铆在一起,为了不损坏全部外棺盖的整体性,所以才得费这么大工夫。

  在费了大半天的工夫之后,外棺盖终于被揭开了,不过就在大家期盼内棺被吊走,19日开启内棺时,却被告诉,起重机的承重度不够,没法吊起南墓的内棺。

  虽然南墓的内棺没有被吊走,但是,在南墓外棺盖被揭开之后,一个弧形的内棺盖涌现在人们面前。内棺的棺盖呈半弧形,西高东低。据安徽省考古所李德文教授说,弧形棺盖多涌现于战国后期的墓室之中,且多涌现于湖南、湖北。

  精巧的棺饰像凤凰

  就在工作人员打开椁板的时候,在南墓的东椁板下面,发现了一个精巧器物。虽然一开端工作人员当心翼翼的保护着,但是,还是没躲过眼尖的记者。

  虽然这块器物已经沾上污泥,并显得有些锈蚀,但它形似鸟的长长的喙,神似凤凰。

  同时,在拆除外椁板的时候,还发现了将近14块金属器物。通过视察发现,这些金属器物,似乎是在椁板通过榫卯衔接时,插入缝隙,起到固定的作用。

  本报记者 姚庆林/文 卓旻/摄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