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中国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侧记--中国国情手册
2011-09-01

创新[ChuangXin]天空中的璀璨群星
——国防科[GuoFangKe]大自主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周英峰)“天河一号”超级[ChaoJi]计算机、“飞腾-1000”CPU、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环形激光器、中低速磁浮列车……一大批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从他们[TaMen]手中诞生。

    高性能计算、航天技术[JiShu]、基础软件技术[JiShu]、卫星导航定位技术[JiShu]、超精密加工技术[JiShu]、指挥自动化技术[JiShu]、光学工程、网络技术[JiShu]、磁浮交通技术[JiShu]……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JiShu],由他们[TaMen]实现突破。

    他们[TaMen],就是国防科[GuoFangKe]学技术[JiShu]大学的自主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鲜花绽放,掌声连连。8月3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座无虚席,人们聆听着、感动着,为这个群体骄傲,向这个群体致敬。

    这是一支忠诚于党、为国争光的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辉煌的时刻。2010年11月17日,第36届世界超级[ChaoJi]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美国新奥尔良发布,中国的“天河”一号超级[ChaoJi]计算机系统,以优异的性能雄居世界第一,五星红旗插上了超级[ChaoJi]计算世界之巅。

    “‘天河’一号的问世,向世人昭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智慧、勤劳、勇于创新[ChuangXin]的中国人民和军队,能够不断创造光耀祖国、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回忆起这一幕,“天河”一号超级[ChaoJi]计算机系统副总设计师、国防科[GuoFangKe]大计算机学院教授胡庆丰仍激动不已。

    从创建那一天开始,国防科[GuoFangKe]大就把为国争光、自主创新[ChuangXin]作为一代又一代科大人的崇高使命和不懈追求,打造了以8个国家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取得了以“天河”一号为标志的5000多项科技成果。

    “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作为国防科[GuoFangKe]技工作者,只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军队的事业,才能有效履行自主创新[ChuangXin]、强军兴国的神圣使命。”国防科[GuoFangKe]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广富说。

    这是一支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

    孙广富不会忘记:在庄钊文教授的带领下,他和几名年轻博士组成了年龄不到29岁的年轻团队[TuanDui],从一笔鼓励尝试的4万元经费起步,在一张白纸上开始探索,经过6年的奋战,终于突破了卫星导航定位地面关键设备技术[JiShu];

    胡庆丰不会忘记:上世纪90年代,贺汉根教授带领团队[TuanDui]从零开始,研制出我国首台高速无人车。2007年,又研制出了最高时速达到170公里的无人车,打破了国外专家“无人车的最高时速只能达到70公里”的推断;

    国防科[GuoFangKe]大科研部副部长刘波也不会忘记:郭桂蓉教授带领着自己的团队[TuanDui],几百次下部队、上海岛,采集数据,调试设备,艰苦鏖战20多个春秋,研制的雷达信息处理系统,被国内外同行称为“难以想象的奇迹”;

    ……

    “正是凭着这种不畏艰险的勇气,从‘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到‘天河’一号超级[ChaoJi]计算机,从超精密加工技术[JiShu]到环形激光器,从新体制雷达技术[JiShu]到‘北斗’用户机,从核心路由器到麒麟操作系统,从磁悬浮列车到无人驾驶汽车,我们一次又一次登上了科学技术[JiShu]的高峰!”报告会上,刘波难掩激动。

    这是一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

    “当年研制‘两弹一星’,一大批科学家隐姓埋名。如今,在我们学校,这样的人也很多。”站在讲台上,国防科[GuoFangKe]大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闫野讲述最多的,是那些忙碌在实验室、奔波在试验场的战友。

    一位老教授参与了第一、第二次核试验,主持完成了多项国防重大科研工程,大部分论文却从未公开发表过,他内心无比平静;攻读博士学位的小陈,被抽调到联合攻关组,一闭关就是8个月,论文耽误了,博士学位没拿到,他却从未言悔;身患癌症的刘普寅教授,刚从昏迷中醒来就与学生们探讨前沿学术问题,学生罗强的一篇论文,他在病中修改了13次……

    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国防科[GuoFangKe]大,年轻生命献给银河巨型机事业的就有20多人。这是一个长眠在地下的银河团队[TuanDui],他们[TaMen]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璀璨而永恒!

    “这个群体的情怀博大深远,他们[TaMen]用穷其一生的追求告诉世界:以事业丈量生命,生命的价值将因为事业而不朽。”报告会上,多次采访国防科[GuoFangKe]大自主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事迹的新华社记者白瑞雪说。

    一个个先进事迹,一幅幅感人画面,汇聚成壮丽篇章,感动着台下近千名听众,赢得了一次次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防科[GuoFangKe]大自主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舍小家、顾大家的奋斗精神令人感动。我们科研工作者就要像他们[TaMen]那样静下来,踏踏实实工作,勇攀科技高峰。”听完报告会,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张强感触颇深。

    “科技创新[ChuangXin]永无止境。我们基层部队的官兵要学习国防科[GuoFangKe]大自主创新[ChuangXin]团队[TuanDui]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配合装备更新换代,提升科技应用水平。”二炮96618部队副政委徐坤才坚定地表示。

    海军某部干部贺东晓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军校大学生。走出会场,他仍心绪难平:“作为一名新兵,我们要学习他们[TaMen]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不断攀登、勇于拼搏的精神,一步一步脚印,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