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中国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风不调雨不顺”为何仍获丰收——三评夏粮丰收--中国国情
2011-07-05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风不调雨不顺”为何仍获丰收——三评夏粮丰收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经过秋播春管夏收的艰辛劳作,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夏粮丰收。回首近几年我国夏粮生产[ShengChan],几乎都是在灾害频发中开局,却又在喜获丰收中收官。农业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靠天吃饭的产业,在“风不调雨不顺”背景下能够获得夏粮生产[ShengChan]“八连丰”,其中经验需要总结,启示更值得铭记。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夏粮稳产的固本之策。在今年夏粮生产[ShengChan]克服长达100多天干旱困扰的过程中,包括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科技推广、工作[GongZuo]动员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其鲜明的导向和有力的号召,促进了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的广泛整合和有效配置。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密切关注旱情,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抗旱[KangHan]春管政策;中央财政在已安排各项涉农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129亿元支持粮食[LiangShi]生产[ShengChan]和抗旱[KangHan]工作[GongZuo],对抗旱[KangHan]浇水、弱苗施肥给予补助。这些举措在我国粮食[LiangShi]生产[ShengChan]史上前所未有,极大地鼓舞和带动了各地区、各部门抗旱[KangHan]促春管工作[GongZuo]。从研发、生产[ShengChan]再到推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JiShu]体系发挥威力,调动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全国科技大会战,再加上农业科研机制和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创新,为广大农民夺取抗旱[KangHan]保苗胜利奠定了技术[JiShu]基础。

    强劲的行政推动是夏粮稳产的有力保障。在夏粮生产[ShengChan]的一个个关键节点,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促成了全社会重农抓粮的“大合唱”。今年春季国务院部署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LiangShi]稳定增产行动,形成了农业部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统计局、粮食[LiangShi]局、气象局等十几个部委局密切配合、共同抓粮的新局面。春节刚过,农业部赴26省市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督导春管措施,推广抗旱[KangHan]技术[JiShu],全国各地抗旱[KangHan]春管工作[GongZuo]热火朝天。

    科学的防灾减灾是夏粮稳产的关键支持。从2009年北方麦区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旱情,到2010年小麦主产区低温、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再到今年小麦主产区长达100多天的严重旱情,纵观近三年的夏粮生产[ShengChan],无不伴随着自然灾害的严重干扰。在克服不利因素的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路子。“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的工作[GongZuo]思路不断拓展,“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的工作[GongZuo]理念不断创新,“细化分类,精细管理,科学指导”的工作[GongZuo]方法不断发展,做“三预”(预测、预判、预警)、查“三情”(墒情、苗情、灾情)、有“三备”(备政策、备技术[JiShu]、备物资)的工作[GongZuo]手段不断完善。在今年的冬小麦生产[ShengChan]中,大多数农民都运用了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冬水和“一喷三防”“四大技术[JiShu]”,大大地缓解了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ShengChan]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践证明,这条清晰的夏粮稳产之路建立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农情、灾情的基础上,建立在准确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是新时期“三农”工作[GongZuo]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坚信,只要在粮食[LiangShi]生产[ShengChan]实践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增加支持、落实政策、用好科技,就一定能走稳走好这条夏粮稳产之路,为夺取全年粮食[LiangShi]丰收、确保国家粮食[LiangShi]安全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