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政策集萃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2011-02-09

国发〔2010〕28号中国国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系统 的有效路子,是推动 产业结构 调剂 、加快经济发展法子 转变 的必定 请求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入 调剂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产业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 施展 资源丰厚 、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历程,增进 区域和谐 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领域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为进一步指示 中西部地区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完善 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请求
  (一)指示 思想。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剂 的重大时机,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愿合作为前提,以结构 调剂 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改良 投资环境,增进 产业集中布局,提升 配套服务程度 ;着力在承接中发展,进步 自主创新才能 ,增进 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 环境保护,节俭 集约利用 资源,增进 可继续 发展;着力诱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进 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深化区域合作,增进 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 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征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系统 ,不断加强 中西部地区 自我发展才能 。
  (二)根本 原则。
  ——维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涉 。遵守 市场规律,尊重 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位置 ,充沛 施展 市场配置资源的根本性 作用;重视 方案和政策诱导,改良 投资环境,完善 公共服务,规范招商引资行径。
  ——维持因地制宜,加强 分类指示 。从各地实际情况 起程 ,立足对比 优势,合理断定 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程度 重复 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诱导产业集聚,推动 重点地区 加快发展。
  ——维持节能环保,严峻 产业准入。加强 生态建设,重视 环境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严禁污染产业和后进 生产才能 转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 节能减排,增进 资源节俭 集约利用 ,进步 产业承载才能 。
  ——维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 和要害 环节改革,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加强 发展生机 和动力;扩张 对内对外开放,加强 区域互动合作,建立 利益 共享机制,实现良性竞争、互利共赢。
  二、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征产业
  依托中西部地区 产业根本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 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 产业规模 ,加快产业结构 调剂 ,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系统 。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革新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沛 施展 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才能 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革新,推广利用 先进实用 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革新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四)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深湛加工产业,加快淘汰后进 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 适当 承接发展技术程度 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加强 资源开发整合,容许 资源富集地区 以参股等情势 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五)农产品加工业。施展 农产品资源丰厚 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动 农业结构 调剂 和发展法子 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完善 农产品市场流通系统 ,提升 产业化经营程度 。
  (六)设备 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 一批设备 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革新投入,进步 根本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程度 ,鼓励有条件的处所 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设备 制造,进步 产品科技含量。
  (七)现代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 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植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结果 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干 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 中心,推动 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交融 、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植和建立 服务贸易基地。
  (八)高技术产业。施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处所 加强 与东部沿海地区 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撑 建立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增进 创新结果 转化。
  (九)加工贸易。改良 加工贸易配套条件,进步 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辟 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对比 优势明显 、区域特征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施展 沿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 深化国际区域合作,鼓励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加快发展。
  三、增进 承接产业集中布局
  加强 方案兼顾 ,优化产业布局,诱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增进 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征化发展,加强 重点地区 产业集聚才能 。
  (十)诱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 园区交通、通信 、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根本设施建设,加强 园区综合配套才能 ,诱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征的产业集群。施展 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 产业配套才能 ,增进 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十一)规范发展产业园区。兼顾 方案产业园区建设,合理断定 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征明显 的产业园区系统 。支撑 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扩区升级。支撑 发展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拓展综合服务功效 ,增进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交融 。因地制宜发展特征产业园区,大力推动 园区整合发展,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 建设,防止一哄而起。
  (十二)施展 重点地区 引领和带动作用。遵守推动 形成主体功效 区的请求 ,合理调剂 产业布局,在中西部地区 着力培植和壮大 一批承载才能 强、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重点经济区(带),增进 产业集聚发展,施展 规模 效应,进步 辐射带动才能 。
  四、改良 承接产业转移环境
  完善 根本设施保障,加强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地区 封锁,打消 处所 保护,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十三)完善 承接地交通根本设施。加强 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根本交通网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增进 物流根本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 ,完善 现代物流系统 ,进一步降低 物流成本。
  (十四)强化公共服务支撑 。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 完善 公共信息、公共实验 、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结果 转化等中介机构。加快社会诚信系统 建设,建立 区域间信用 信息共享机制。
  (十五)改良 营商环境。规范政府行径,防止越位和错位,不得采纳下硬性指标等情势 招商引资,清算 各种变相优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整理 和规范市场秩序,增进 投资贸易方便 化。推动 依法行政,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完善 法制环境,保障投资者权益。
  五、加强 资源节俭 和环境保护
  将资源承载才能 、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根据 ,加强 资源节俭 和环境保护,推动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和谐 。
  (十六)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产业承接必须 符合区域生态功效 定位,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后进 生产才能 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程度 简略 复制。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标 备案或核准严峻 履行 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 ,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迫害 评价等工作。加强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
  (十七)推动 资源节俭 集约利用 。加强 耕地资源保护,防止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侵占 根本 农田。制定 相干 行业建设用地把持 标准 ,推广多层标准 厂房建设,进步 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加强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立 和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大力进步 废污水处理 回用率。鼓励企业采纳 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实用 技术,革新生产流程及实行 相干 项目建设,降低 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耗损。鼓励和支撑 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十八)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 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 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放弃 物循环利用 。大力推行洁净生产,加大企业洁净生产审核力度。严峻 履行 污染物排放总量把持 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固 达标排放,完善 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查 系统 。加强 对生态系统 的保护,着力改良 生态环境。
  六、完善 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
  完善 政府管理与服务,进步 行政效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 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创新产业承接模式,摸索 建立 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
  (十九)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 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进步 服务效率 。推动 相干 行政允许 跨区域互认,做好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和谐 连接 。持续 推动 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张 民间投资的领域 和领域。发展和完善 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增进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 和环保收费改革。
  (二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中西部地区 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情势 与东部沿海地区 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摸索 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撑 中西部毗邻地区 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
  (二十一)加强 区域互动合作。推动 建立 省际间产业转移兼顾 和谐 机制、重大承接项目增进 服务机制等,诱导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 产业向中西部地区 有序转移。充沛 施展 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增进 平台。提升 各类大型投资贸易会展运动 的质量和程度 。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处所 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沛 施展 其范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好产业转移与对口声援 、对口帮扶工作的连接 。
  七、强化人力资源支撑 和就业保障
  大力发展职业教导 和培训,增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 人才开发和就业服务,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为承接产业转移供给 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
  (二十二)加强 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教导 根本才能 建设步伐,健全职业教导 培训网络,重点建设一批高程度 职业院校,推动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免学费政策和职业培训补贴 政策。支撑 职业院校面向产业转移需要 ,新增和调剂 相干 专业,定向培植 中高档 技工和熟练工人。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 政策,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十三)完善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健全就业服务系统 ,培植和完善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各地诱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适宜农民工租住的住房,改良 农民工居住条件。支撑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快建立 和完善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
  (二十四)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应用 、勉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 人 才合理流动,执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吸引东部沿海地区 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 本人意愿在中西部地区 落户。
  八、加强 政策支撑 和诱导
  为进一步改良 中西部地区 投资环境,诱导和支撑 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撑 。
  (二十五)财税政策。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撑 中西部地区 改良 民生和增进 根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对中西部地区 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根本设施项目贷款实行 财政贴息。对投资中西部地区 国家鼓励类产业和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 ,按规定免征关税。完善 和规范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措施 。
  (二十六)金融政策。鼓励和诱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供给 信贷支撑 。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 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 企业供给 支撑 。支撑 中西部地区 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融资运动 。鼓励和诱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 设立机构和创办 业务。有序推动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撑 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聚拢 债券和上市融资。
  (二十七)产业与投资政策。修订产业结构 调剂 指示 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强化对产业转移的诱导和支撑 。根据 中西部地区 产业发展实际,钻研 制定 区别 化产业政策,适当 降低 中西部地区 鼓励类产业门槛,适当 下放核准权限。根据 《外商投资产业指示 目录》修订情况 ,加快修订《中西部地区 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别。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 权限优先予以核准或备案。支撑 在有条件的处所 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鼓励省级技术革新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支撑 中西部地区 根据 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需要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二十八)土地政策。在维持节俭 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 新增建设用地年度企图 指标的支撑 力度,优先布置 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严峻 履行 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 ,进一步完善 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最低价标准 实行 政策。摸索 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
  (二十九)商贸政策。支撑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 设立与经济发展程度 相适应的海关特别 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合 。支撑 有条件的沿边地区 设立边陲 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培植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对加工贸易重点企业给予贷款支撑 。加大对“大通关”建设和口岸建设的支撑 力度,推动 中西部地区 与东部省份的区域通关改革。
  (三十)科教文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 转让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增进 中西部地区 完善 产业技术创新系统 。加大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系统 建设、知识产权运用 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支撑 力度,进步 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才能 。鼓励东部地区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中西部地区 开展多种情势 的产学研合作,推动 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 建立 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支撑 中西部地区 高档学校提升 人才培植 与创新服务才能 ,结合产业转移重点办好特征专业。支撑 中西部地区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加强 公共文化服务系统 建设,合理开发利用 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诱导和支撑 中西部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 实行 西部大开发和增进 中部地区 崛起 战略的重大任务 。各地区 、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进步 认识,切实加强 工作指示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中西部地区 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 具体实行 方案 ,完善 各项配套措施 ,有序推动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遵守职能分工,加强 协作配合,在政策实行 、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指示 和支撑 ,注意钻研 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推动 中西部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健康开展。
                              国务院
                          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