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规划十二五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十二五”经纬:用好战略机遇期 富民强国两相宜--中国国情网
2011-03-31

    资料图: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的决议,确立了未来五年中国[ZhongGuo]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成为13亿中国[ZhongGuo]人共同行动纲领。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中国[ZhongGuo]人喜欢整数,一五一十都有说道。“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逢五,又与十二[ShiEr]地支碰头,意义更加不凡。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的决议,确立了未来五年中国[ZhongGuo]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成为13亿中国[ZhongGuo]人共同行动纲领。

    这个承先启后的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分为16篇,洋洋洒洒6万字,涉及转变方式、强农惠农、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改善民生、文化发展、对外开放和军民融合等方方面面。

    对此,海内外观察家有不同的解读。就记者的观察而言,发展、改革、稳定三位一体,仍然是中国[ZhongGuo]的主题歌;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富民与强国双翼齐飞,则是当下中国[ZhongGuo]之要务。

    举一纲而万目张。“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第一篇,题为“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是打开纲要[GangYao]主旨的钥匙。更让普通民众欣慰的是两个指标,一是GDP年均增长7%,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ShouRu]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ShouRu]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

    刚刚过去的五年,中国[ZhongGuo]GDP年均实增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ShouRu]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ShouRu]分别增长了9.7%和8.9%,前者比后者一到两个多百分点。

    而就“十一五”规划[GuiHua]而言,“十一五”经济增速预期是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ShouRu]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ShouRu]都只有5%。

    两相对照,一降一升,反映中国[ZhongGuo]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执政当局有意放慢经济高蹈脚步,顺应百姓过好日子的新期待,把国民收入[ShouRu]增长指标摆在GDP增长之前,力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去年中国[ZhongGuo]GDP总量接近40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ShouRu]首超8万亿元,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榜首,在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也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ZhongGuo]居民收入[ShouRu]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更让低收入[ShouRu]群体百上加斤。

    为一改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ShouRu]差距扩大之势,中国[ZhongGuo]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指出,要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ShouRu]在国民收入[ShouRu]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ShouRu]分配格局。

    显而易见,城乡居民收入[ShouRu]上台阶,有助扩大内需、社会稳定,政府亦可找到新的财源税基 ,国富国强更有保障。

    今年正逢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百年课题,并未过时,且现在解题更有条件。

    在民富优先的政策导向下,“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在强国方面,也同样给力。包括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ZhongGuo]年均经济增长保持在接近一成的速度,综合国力大为提高。“十二[ShiEr]五”规划[GuiHua]纲要[GangYao]提出增长7%的预期目标,不出意外,届时将超55.8万亿元。而城镇和农村居民年均增长超过7%,尽管关山重重,但一言既出,政策配套,苍生为念,谅必可望达致,也许还有意外之喜。

    当今之世,国际风云变幻,国情因时而动,风险挑战无日无之,但战略机遇期仍可期待。紧抓稍纵即逝的机会,正视挑战,则民富与国强可齐头并进,民族复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