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数据泄密门”频现 谁从中牟利--中国国情
2011-06-14

  在国家统计局将按计划于6月14日公布5月份中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前,和以往一样,宏观核心数据在这之前已经在网络上频频疑似提前“走光”。

  有关专家建议,相干部门应增强相干人员的职业操守建设和舆情监控,对屡屡命中的“神算子”予以调查,切断数据泄漏的黑手。据新华社电

  5月数据再引网络集中“走光”

  6月8日,路透社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预测中国5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5.4%,与此同时,网络上各位“经济学家”和各家投资机构乃至网民对于最新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也热火朝天。

  彭博也在其终端上发布称,经济学家对宏观数据的预测值显示,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为5.5%。另有四家国内外证券机构预测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也为5.5%。

  新浪微博上,证券市场资深剖析师黄硕写道:“明日上午10点将公布的5月CPI似乎已经没有太大悬念目前市场对于该数据的一致预期是5.5%,高于4月份的5.3%。”

  而上周五A股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意外”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敏捷上涨30余点也被网民看做是“5月CPI数据外泄”的证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市场“竞猜”宏观经济数据了,而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外国媒体及相干机构对我国经济数据的预测精确度相当之高,堪比“章鱼哥”。2008年以来,路透社已经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

  中国的核心经济数据屡屡提前“走光”之后,统计局威望发布的公信力受到极大质疑。

  核心数据屡屡提前“走光”

  虽然此前传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因为泄漏宏观经济数据相继离岗”消息仅仅涉及到国内部分宏观数据的泄密,但形形色色的经济数据甚至宏观决策泄漏时有发生。

  一家国内著名券商的研究员多次在国家统计局月度宏观数据公布的前一、两天,通过短信向“中国网事”记者详细告诉了第二天将要公布的所有数据,虽然标明“传言”,但都与之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丝毫不差。

  这样的传言已经成为市场的一种习惯。每当数据发布之前夕,各种传言开端在市场里散布,传言的共同出处都是“消息人士”。

  在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CPI的前一天,“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时得知:“之前风闻CPI同比增幅在5.2%,但是现在还有一个版本是4.9%,因为统计局调整了权重。”在第二天公布的统计数据中,1月份CPI与这位经济学家所说的传言完整吻合。

  “中国网事”记者向多位提前供给数据的人士讯问消息的出处,答案模棱两可:朋友、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消息的来源。比如,一位曾经身为某著名大学金融学博士的某研究员,因为有供职于人民银行的同学,供给的数据也被以为更具有可信度。另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研究员、经济学家,更是能精确预测,甚至是提前获知经历过调整的数据。一些热衷于出席各个研讨会、投资策略会的“国字号”专家学者,有时也会在一些对媒体的闭门会议上不经意间泄漏一些政策信息或数据。

  经济数据成攫取不当利益筹码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以为,症结经济数据和决策的泄密不仅会给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在必定程度上让国内的经济研究水平倒退。

  赵锡军说:“以CPI为例,由于这一数据和资本市场特殊是债券收益率亲密相干,因此从事债券交易、研究的人员都会紧盯这一数据。大多时候,机构在正式数据公布之前,就会根据提前得知的消息布局市场,这也是众多机构、人员不惜代价提前获取数据的原因所在。”

  对于看着CPI变动炒股的普通散户来说,信息的不对称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显然更大。网民“泓旭666”感叹,宏观数据泄密背后潜规则和利益链条令中小投资者有“我为鱼肉”的感到。

  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以为,数据泄漏在当前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形下,意味着宏大的经济利益,会造成市场不公正。“通过这种不正当手腕获得的所谓信息优势无异于公然抢劫。”

  中国社科院人民财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贤在微博上表现,在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数据不断发生“未卜先知”的情形,数据反腐已经成为反腐烂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