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重庆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老年人组建摩托车俱乐部 最年轻者60岁(图)--中国国情手册
2012-05-11

老年人组建摩托车俱乐部 最年轻者60岁(图)--中国国情手册
摩托重庆老人唐朝阳

  上央视新闻频道,当起公益广告“男主角”,骑摩托的重庆老人唐朝阳火了。其实,在重庆,像唐朝阳这样的老人,仅是主城就有1000多人。重庆晨报记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一篇论文中看到,1995年重庆就进入了老年社会,2008年底,全市共有60岁以上的老人465万。重庆市老年人口正以年均3.8%的速度增加,如果依照这个速度,到2036年,重庆就有900万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我们愿望通过对这一群“新锐”老年人的报道,引起大家对重庆老年群体,有更深刻的关注。

  7日,渝北两路,70岁的唐朝阳骑着自己的爱车出行。  本版图/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骑摩托游全国,唐老爷子上央视了 后续>

  自称“老顽童”,建有qq群,聚到一起,玩得很嗨。走近这群退休老人,他们的另类生活可不得了:大多有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是“三车一族”;喜好出游,但对飞机、火车不感冒,他们骑一辆摩托,就能去西藏、云南。但你别认为只有老头才敢玩这样的“心跳”,他们中,还有一群胆大的老太太,她们不爱坝坝舞、不搓麻将,连买个菜,都是骑着摩托———当然,他们也都不小了,最“年青”的,60岁。

  老外见了都喊“oh my god”

  “轰轰轰……”9日早上8点,各式摩托车一辆跟着一辆,很是拉风地涌现在照母山下,车上的骑手们派头十足,一刹车一踩,当骑手帅气地取下头盔时,集体露出了花白的头发。

  “哪个的摩托车有问题,各人自报家门哈!”他们9日的集体涌现,是要会诊出问题的摩托车。领头喊话的老人叫杨开智,穿一身时尚的骑行服,是照母山摩托车俱乐部的队长,4年换了5辆摩托。

  当天上午,先后有60多辆摩托车赶到照母山下,骑手们,全是老人,穿着统一的黑红骑行服,戴头盔,脚登大头登山鞋,这派头,就一个字“帅”!杨开智说,最多的时候,整支队伍到齐,能有100多辆摩托车。

  “照母山是我们的聚集点。”杨开智说,特殊是一些大排量的摩托车往这一靠,骑车的老头、老太太那是绝对的吸引眼球,“有时候好多年青人找我们拍照留影哟!”

  “有一次,一群外国人在照母山耍,非要追上来跟我们拍照。”照相时,大家集体摆出“v”字造型,那股子精气神让老外们一个劲地大呼“oh my god!”

  助力车不过瘾干脆整摩托

  别看这群“老顽童”现在人挺多,但在2008年时,其实只有7个人。杨开智介绍,2008年,他从机关退休了“最多的就是时间”,“刚开端我骑自行车耍,后来认为不过瘾,干脆约了几个老朋友一起买了助力车。”一起耍,总要有个人称头,个性外向的杨开智后来被大家选为队长。

  “第一回骑车出游,是壮起胆子走,有些人还没敢给家里人说。”2008年4月,杨开智带领着这支只有7个人的主力车队,前往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7个人骑着车胜利出了趟远门。

  尝到自驾游的甜头后,大家一磋商,干脆整辆摩托车。几个人开端忙活起买摩托、考驾照、上牌照。

  “结果不得了,我们几个老头骑个摩托在马路上跑,‘同类’就自己找上门了。”杨开智说,后来才发现,重庆爱好骑摩托的老人还真不少,原来放单线的人一直在找“组织”。到现在,车队已经有110多人,“主城区把骑摩托当运动的老人,起码有上千人。”

  洋气婆婆买菜都骑摩托

  这支以“绿叶”为主的队伍里,也还有4朵胆大的“红花”,61岁的雷述兰就是其中之一。

  “我以前也是骑自行车的,但那个骑起不过瘾,后来干脆改骑摩托车算了。”雷婆婆看起来挺斯文,年青时,是朋友圈里公认的“美女”。骑上旁边的这辆大摩托后,雷婆婆顿时洋气十足。

  “现在有时候去农贸市场买个菜,都要骑着它去,算是过个瘾。”雷婆婆说,出于安全斟酌,她很少骑车出省游。捂着右手,雷婆婆说自己也有飞出去过的经历,“那次是去巫溪,我刚开端骑没啥经验,结果被路边的石子绊倒,人飞出去了,手也骨折了。”

  这次受伤,让同行的8人集体留在了巫溪,谁都没有牢骚,“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都够义气,只要是一起出门,必需一个都不少地一起回来。”

  在为数不多的女骑手里,家住江北的王在丽绝对够酷,退休前,她曾是148路的公交车司机,“表妹儿,斯文点。”大家总爱好和她开玩笑,因为她骑的可是300多斤重的150大地鹰王。

  老人骑摩托当然安全最重要

  车队里,人人都管退休教师何景辉叫“老大哥”,72岁的年纪,是里面最年长的一个。“我68岁才开端学骑摩托,骑了4年,还盘算继续骑,骑到哪天动不了了为止。” 何景辉说。尽管人人都有骑摩托游全国的梦想,但像何景辉这样65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把这个想法藏了起来。

  何景辉的生活也很有规律,每天凌晨8点半,会骑着摩托赶往照母山。因为老朋友们都会骑着摩托赶到照母山友谊亭,运动运动、聊聊天。

  “老人也是家里的宝,所以我们把安全看得特殊重。”何景辉说,安全,是这支老年摩托队最重视的事,大家也很自觉遵守,每次出远门,不是人人都能去,得经过身体、驾驶技术和车辆检测,“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安全培训,谁要是摔了,会一起分享受伤的教训。大家伙骑了这么多年摩托,小伤都有,但都没出过啥大事。”

  骑上摩托车回想青春时光

  66岁的尹华久是车队里公认最有故事的人,他是重庆第一批骑摩托的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只有少数摩托车活泼在重庆街头时,尹华久就是骑手之一。

  “别误解哈,那个时候的摩托车太金贵了,我买不起,骑的可是公家的。”退休在家的尹华久说,如今再骑摩托,也为思念当年的那段青春时光。

  1978年,年青的尹华久在国营的重庆东方红电影院当送片员。当年的胶片,每两个一盒,只能放20多分钟,要想完全地放上一部电影,就得靠送片员马不停蹄地骑着摩托去另一个影院取片。单位买了摩托车后,尹华久被送去学习了半年,才正式骑摩托车上岗,“当时就只有我们送片员,和邮局专门投递加急信件的邮递员才有摩托骑,洋气得很。”

  当年,尹华久骑着摩托车的画面,就成为观众期待进程中,屏幕上定格的图像,“上面会打几个字‘请期待,送片员正在途中’。”

  “2005年我退休了,还是老惦念着年青的时候,给大伙送影片的日子。老伴说,干脆你再买辆摩托来骑骑算了。”尹华久说,现在满大街的小汽车,但在自己和不少队友的心里,对摩托车的情结,无法代替。本版文/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王珊 实习生 刘冰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