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重庆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薄熙来:社会主义优越最集中体现是共同富裕--中国国情手册
2012-02-14

  连日来,参加“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的代表,在参观拜访时,亲眼目睹了山城的新变更、新风貌。26日,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市领导何事忠、徐鸣一道,会见了全部代表,并要求向兄弟省市学习,尽力实现科学发展。

  从“缩差共富”、“唱红打黑”,到内陆开放、经济改革、环境建设,薄熙来与大家畅谈,有问有答,氛围轻松热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简略说,我看就是服务人民,共同充裕

  见到“老总”们,薄熙来边打召唤边说:“这么多党报‘老总’大老远来到山城,说明大家真心实意关怀西部大开发。新闻界眼力独到、视野开阔,很想听听同志们对重庆的看法和建议。”

  辽宁日报(微博)总编孙刚第一个发言。他说,薄书记曾长期在辽宁工作,大家委托我向书记提个“大”一点的问题。最近,“共富”成为了一个网络热词,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特殊是重庆提出“民生10条”、“共富12条”,引起了普遍共鸣。我想问薄书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民生为导向、“缩差共富”的发展之路,如何才干走好?

  薄熙来说,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实质和核心到底是什么?我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依我看,如果简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共同充裕。这是差别于西方的道路,是中国人要走而且能走出来的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为大多数人着想,就是共同充裕。

  薄熙来说,关于共同充裕,中央几代领导人的观点是一以贯之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充裕”。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充裕。他有两句话我印象极深,一句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还有一句:“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其中“代表最宽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讲出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实质寻求。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充裕之路”。他们都鲜明地指出了共同充裕的道路。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我们先后出台了两个政策体系,一个是“民生10条”,一个是“共富12条”,老百姓的就业、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全都拢了进去。而且有缩差共富的具体指标,基尼系数由多少降到多少,城乡差距、主城和“两翼”的差距由多少缩小到多少,都有明确的目的,还给出了时间表。改良民生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尽力方向和目的,因为我们党的主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同志有误会,认为发展经济和改良民生是不是有矛盾啊?改良民生就要花钱,要付出,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呀?我们的观点是,改良民生和发展经济不仅不矛盾,而且还相互推进。越是有效地改良民生,越有才能推进经济的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有效地改良民生,不仅是调动宽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必要条件,还能有效地促消费、促发展,形成经济的良性发展。在全国发展的大“地图”中,重庆能量很小,我们只是愿望做些尝试,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化,把“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如果重庆能把这条路走通、走好,也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进行了具体而实在的摸索。

  只要把环境搞好,政策设计好,找对门路,内陆开放照样能高歌猛进

  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说,薄书记在大连工作的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入———“不是在城市里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建在公园里”。今天的重庆,3年种了30年的树,正在实现“一半江山一半绿”。重庆在发展中,环境起到什么作用?如何避免常见的城市病,让市民更幸福?

  西藏日报总编辑孟晓林在重庆上过大学,一直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他动情地说,最近几年,重庆的新政策、大动作很多,发展日新月异,市民生活幸福安康。薄书记在沿海和内陆都做过领导,您以为,内陆开放和沿海开放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薄熙来说,一个地方要发展,必定要把大环境搞好。我们提出的“五个重庆”,个个都与环境相连。森林重庆,政府决心很大,每年投入100多个亿,相当于3年种了30年的树,而且大多是银杏、香樟、桂花等大树、好树,这样坚持七八年,城市就会从“水泥森林”变成天然的森林。平安重庆也是改良环境,通过打黑除恶,消除了社会上的污泥浊水,不仅百姓满意,外来投资者心里也踏实。宜居重庆,既是百姓的生活环境,也是投资环境,3年盖50万套公租房,农民工、企业职工都可以入住,这就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为企业帮了大忙。畅通重庆,主城不塞车,联系周边省市的水陆空铁四通八达,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至于健康重庆,市民体质好,又聪慧,就让城市增长活气,也是发展环境。

  薄熙来说,沿海与内陆相比,在对外开放上有先天优势。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是分阶段进行的,前30年主要在沿海,后来,小平同志、泽民同志审时度势,提出西部大开发。几年前,锦涛同志又给重庆提出“314”总体安排,要求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加极、兼顾城乡发展的直辖市。中央对西部大开发越来越看重,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西部大开发也越来越现实了。

  薄熙来说,与沿海相比,西部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的确较差,但只要把环境搞好,政策设计好,找对门路,照样能高歌猛进。重庆正在形成内陆的开放高地,2007年到位外资10多亿美元,今年至少90亿;去年还“走出去”,实现了对外投资50亿美元。在中央支撑下,重庆设立了中西部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入驻。过去几十年的开放模式很大一块是“两头在外”,搞加工贸易,内陆由于运距远,物流成本高,只能到沿海去“打工”。但近几年,重庆胜利地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加工基地,主要原因是摸索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模式,实现了零部件配套的本土化,大大下降了物流成本。随着渝新欧铁路的贯通,我国又有了一条大运量、低成本的对外贸易大通道。以重庆为平台,把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和进出口搞起来,这对全国经济也是个新的增加点。

  为政者,如果总是瞻前顾后,当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羽毛”,就什么事也干不成

  青海日报总编辑刘力群说,重庆城市建设造诣斐然,令人印象深入。但外界有些人总爱好把城市建设一概而论,冠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重庆的干部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薄熙来说,对干部来说,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就得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至于说到城市建设,只要符合实际,顺应民意,能有效改良民生,那么,说“政绩工程”也好,“形象工程”也好,都不必在意。为政者,如果总是瞻前顾后,当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羽毛”,只想着稳稳当当地升官,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

  薄熙来说,为政者要看得长远些。在大连时,当时下决心建了个星海广场,1.8平方公里,也有些不赞成见,但政府把这块地用作广场,就可以让宽大市民永久享用了,而不是任何开发商独享。有些人爱好说些怪话,中国这么多人,闲话还能免得了吗?只要老百姓受益,就足够了,咱心里也就踏实了。反之,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给老百姓办事,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就永远不会提高。当然,对批驳看法又要心平气和,居心去想,不该干的事,超过城市发展财力的事不能干;不能置百姓急切须要解决的生活问题于不顾,去搞一些适应少数人的奢华设施,那是极不适当的。

  改良环境,改良民生,是要花些钱,但和发展经济是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党报总编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重庆财政并不宽裕,但这些年整治环境、改良民生花了不少钱,不仅没有造成债务、影响发展质量,反而越来越红火,GDP、财政收入增幅等多项指标还居全国前列。对此,总编们充斥好奇。

  薄熙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会、加快发展,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基础。但也要注意处置好几个关系,特殊是民生的问题,综合环境的问题,干部廉政的问题等。如果只是闷头干活儿,干着干着,就容易产生主观性甚至盲目性,就会涌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经济高效、可连续的发展。

  薄熙来说,发展经济须要很多必要条件,比如搞环境建设,包含“五个重庆”,都要花不少钱,这会不会影响发展呢?刚才我讲了,其实环境也是经济问题,是发展的基础。环境搞好了,不仅市民受益,而且城市增值,甚至“身价倍增”,内外资争相涌入,自然会更好地推进发展。要算清“大账”,从长远的发展来下工夫,搞好环境,使发展更有后劲。

  薄熙来说,讲到民生与发展,为什么重庆要强调“缩差共富”?这是因为,走共同充裕之路,摸索发展与民生良性互动的科学途径,凝集大多数人的智慧和力气,对发展将是持久的动力。只有走共富之路,才干调动最宽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展才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和社会的合理性。如果涌现两极分化,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多数人会做何感触?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如果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全部社会的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就会导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失衡,发展难以连续。讲到反腐倡廉,像文强、陈洪刚那些贪官一家占着二三十套房子,一般市民却连基本的住处都艰苦,确定有怨气,哪有心思去谋发展呢?所以,改良环境,改良民生,是要花些钱,但和发展经济是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现在重庆学校里,王勃的《滕王阁序》、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名篇,不少小学生都能一口吻背下来

  薄熙来说,我们党历来看重文化建设,刚刚停止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华。文化与经济发展也有个辩证关系。文化对凝集人心,形成合力,推进经济发展有非常具体、现实和持久的价值。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仅须要物质条件,还要有精气神,只有把人的积极性、发明性调动起来,发展才干“好戏连台”。重庆的“唱读讲传”,就有这个作用。如果人心散了,各唱各的调,精力不振,思想迷糊,发展就难认为继。

  薄熙来说,“唱读讲传”,有人简称为“唱红”,多数人懂得,也有一些人讲是不是“左”啦,是不是“走回头路”啊?这完整是一种误会。唱红歌,比如《抗大校歌》、《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救国图存的歌曲,气概磅礴,斗志高昂,为什么不能唱?而且,我们不只唱革命的歌,也唱爱国的歌、建国的歌、强国的歌,还唱世界各国民众爱好的经典曲目。前不久,基辛格先生参加了我们的万人红歌会,老人红光满面,情感昂扬,高度评价。重庆“唱红”内容很普遍,包括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造就人健康向上、爱民为国的思想素质非常重要。

  薄熙来说,我们是放眼古今中外,博采众长,从中吸取营养。读经典,除了读中国的老庄、《史记》、唐诗宋词、革命领袖的著作,也勉励读高尔基的《海燕》、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现在重庆学校里,王勃的《滕王阁序》、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名篇,不少小学生都能一口吻背下来,琅琅上口!传承先进文化,不能局限于当代的作品,必定要有历史眼力。像《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就大方激昂,催人奋进;莎士比亚、海涅、泰戈尔等人的作品,也文采飞扬,感人至深。要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髓,武装我们的年青一代,让他们吸取知识、进步本事,将来报效祖国。

  为政一方,如果打不掉黑恶权势,那如何来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又何以面对公众?

  薄熙来说,媒体的同志都很关重视庆“打黑”,而“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那是不得不做的事。当时,公安部挂牌督办未破的命案就有1400多件,假想,一个人被害,他有三亲六戚,这会引发多少人的苦楚?!我们常讲民主,而人民的性命权、健康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要靠国家权力来保护和实现。我们为政一方,如果打不掉黑恶权势,连命案都破不了,那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又如何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何以面对公众?所以“打黑”是逼出来的,必需痛下决心“打黑”,以清除这些家庭积存多年的心头之怨。我们在“打黑”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不扩展;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打黑”之后,重庆的社会治安环境显著改良,各类案件发案率大大降低。

  针对湖南日报常务副总编马宁提问,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重庆如何体现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薄熙来说,湖南是中部大省,出生了一代巨人,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很有潜力,全国各地也都有不少先进经验。重庆这些年有了一些提高,但山高沟深,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但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发展,缩差共富等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待破解,重庆要实实在在向兄弟省市区学习,以尽力实现科学发展。

  据重庆日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