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上海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专家谈上海区划调整:适应城市发展和面积扩张--中国国情手册
2011-06-09

专家谈上海区划调整:适应城市发展和面积扩张--中国国情手册
1952年的上海版图

  东方网6月9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行政区划调整是经济发展特殊是城市化过程加快的结果。(调)整好了,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改革。”前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钧良曾这样总结。

  近日,上海市卢湾、黄浦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两区建制撤销,设立新的黄浦区。

  “实际上,这并非上海首次行政区划调整,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告知早报记者。回想梳理历史,上海甚至中国城市的区县调整均烙有深入的时期痕迹,从最早为城市发展而设的郊区,到后来市中心区域的调整,几乎每一次调整变迁都是为了发展服务。

  两个“大街道”的合并

  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以为,总体来看,上海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面积扩大相适应的。

  以此次合并的黄浦和卢湾为例,两者都属于上海的“袖珍城区”:前者面积12.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2.99万人;后者面积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4万。“原来并不认为小,现在随着城市发展,越看越像‘大街道’。”沈晗耀说。

  “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城市体系、产业构造都发生了很大变更,与之相对应,城市区划也须要随之调整。”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浦西“心脏”地带两区的合并,将催生出一个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与浦江对岸的“大浦东”形成良性互动,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深远意义。

  国家发改委领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指出,“并区”的很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仍较强,行政壁垒的存在导致很多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而“并区”后便于兼顾规划,可以减少调和成本。“像黄浦和卢湾这两个区,在金融服务、商业贸易等范畴,彼此实力相当、功效相近,存在竞争大于合作和资源反复配置的现象。合并后有利于减少内讧。”一位专家指出。

  除去经济和城市功效布局方面的因素,压缩行政成本亦是城市区划调整的“应有之义”。“‘并区’后的一个方向,就是精简机构,晋升行政效力。”肖金成说。

  建国初期30个区

  据《上海通志》记录,解放初期,上海市行政区划共设30个行政区域,其中市区20个,郊区10个。市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4%,市区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3%。

  诵读起这30个区域名称,会有既熟习又生疏的感到,它们恰恰是今日上海区域划分的基础和框架。其中,20个市内区域依次是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静安、新成、江宁、普陀、闸北、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榆林和杨浦。10个郊区依次为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高桥、真如、龙华、杨思和洋泾。

  “建国初期的行政区划基本上保持了解放前的原状,因此调整是必定的。”上海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解释。

  首次调整是1949年,苏南行政区嘉定县的诸翟镇西半部被划入上海市。此后一年,苏南行政区川沙县的高行镇部分地区及嘉定县诸翟镇以西8个区域相继划归上海。

  彼时,不断划入的区域让上海面积不断扩展,其间,上海在内部也频繁进行区划调整。1952年10月,上海市政府将洋泾区划分为两个区,其中城市化发达的区域被定名东昌区,农村区域仍为洋泾区。此外,江湾区和新市区则合并为江湾区。

  早期的区县调整并非全无规律可循。前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钧良曾撰文总结称:“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保证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郊区,郊区的地域范围一般是在城区四周。”沿此思路,上海纵横弯曲地被划分为两个“大区”,城市和农村。

  1954年2月,江苏省嘉定县新杨乡、田杜乡的14个选区划归真如区,马桥乡的6个选区划归大场区。此后,上海市政府又将黄浦江、苏州河两大干流及其68条支流的区域统一划归管理,因其中居民大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水上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真正意义上的大调整发生于1956年,30个区划被分离调整为15个市区和3个郊区,其中,15个市区依次为黄浦、徐汇、闸北、虹口、邑庙、卢湾、长宁、新成、蓬莱、江宁、普陀、提篮桥、榆林、杨树浦和东昌。3个郊区则系东郊、西郊和北郊。此前设置的水上区被撤消,其区域分离划归临近的14个区管理。

  对此,戴钧良解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早前郊区包抄市区的格局已经不合时宜。“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被郊区以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的情势包抄着,中心城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约束,因而不得不撤销郊区,把郊区的地域相对均匀地划分给各个城区。”

  基于此,上海区划调整频繁涌现。

  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松江、崇明等县相继划入上海市。郊区方面,市政府决定撤销东昌区、东郊区,树立浦东县;撤销西郊区、北郊区,其中农业地区划入临近的上海、嘉定、宝山3县,城市化地区划入临近市区。

  调整还在深刻。上世纪60年代,江宁区与新成区合并成立静安区;邑庙区与蓬莱区合并设立南市区;提篮桥区和榆林区相继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分离并入虹口区和杨浦区。

  此外,市政府还将宝山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分离设立吴淞区和闵行区。而浦东县亦被撤销,其农业地区划入川沙县,城市化地区划入杨浦、黄浦、南市三区。

  此轮大调整最终到1964年才暂告段落。这一年,上海市政府撤销吴淞区、闵行区,其行政区域分离并入杨浦区和徐汇区。上海市形成了10个市区、10个郊县的稳固区划框架,并连续了近10年之久。

  改革开放以来

  “行政区划调整的初始动力源自经济发展的须要,且行政区划调整客观上也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增加。”上海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告知早报记者。周伟林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频繁的调整时代,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

  上海也是如此。1980年,为工业发展供给更好配套服务,上海市政府设立吴淞区,并明确吴淞区的区划范围系宝钢地区办事处管辖的宝山钢铁厂生产、生活区,盛桥、月浦等居民点,吴淞、泗塘两个街道等区域。

  这一调整一直连续到1988年,吴淞区和宝山县最终被撤销,并设立宝山区。

  同时,宝山区外的其他地方也进入了大规模的区划调整。上海县和闵行区相继被撤销,设立新的闵行区。嘉定县撤销设立嘉定区。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并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含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以及中心城区杨浦、黄浦、南市的浦东部分。此后一年,黄浦、南市、杨浦3区的浦东部分和原上海县三林乡从所属区、县中划出,一同并入浦东新区中。

  经过一系列调整后,1998年底,上海市共辖有16个区、4个县,即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徐汇、静安、卢湾、南市、黄浦、闵行、松江、宝山、嘉定、金山、浦东新区和青浦、奉贤、南汇、崇明县。

  纵观改革开放后的区划调整,大都是为了解决城区布局划分不合理的问题。对此,戴钧良曾总结称:“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城市市辖区的划分不很合理,有的区面积过大,有的区面积过小,而且布局犬牙交织,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城市管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任务的进一步加重,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得不对原有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中,最典范、最胜利的就是上海黄浦区和南市区的合并。”戴钧良补充称。

  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黄浦区、南市区“撤二建一”,组建新的黄浦区,这是上海发展史上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变更最大的一次。此次黄浦区和卢湾区合并之后,上海总共有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和崇明县等17个区县。

  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上海市区划调整仍然在进行中。这并非上海首次行政区划调整,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