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自力更生与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汶川重建启示--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05

    13亿同胞深切关注,几十万援建大军艰苦鏖战,几千万灾区[ZaiQu]人民[RenMin]奋勇拼搏……1000多个日夜,饱受创伤的灾区[ZaiQu]成为迸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源泉。灾后重建[ZhongJian]的三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力量和灾区[ZaiQu]人民[RenMin]顽强精神的伟大胜利。

    自力更生和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激荡在灾区[ZaiQu]的广袤大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中东部19个省市立即行动起来,以令人惊叹的重建[ZhongJian]速度,与灾区[ZaiQu]人民[RenMin]携手铸造让后人世代安宁的优质工程。面对灾后重建[ZhongJian]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的“世界性考验”,灾区[ZaiQu]人民[RenMin]不等不要不靠,用自己的双手重建[ZhongJian]美好家园。灾后重建[ZhongJian]的“中国答卷”,创造了人类灾后重建[ZhongJian]史上新的奇迹。

    绵绵巴山,见证着援建大军的深情厚谊;汤汤蜀水,诉说着灾区[ZaiQu]人民[RenMin]的感恩之情。穿行在今日四川,新地名让人目不暇接:永昌镇、江苏小区、天津小区、京安小区……每个名字背后,都铭刻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及时有力、立体高效的对口支援,彰显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能力,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勤劳智慧的灾区[ZaiQu]人民[RenMin],把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援助转化为自强自立、重建[ZhongJian]家园的豪情。“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山崩地裂的惨烈瞬间,到灾后重建[ZhongJian]的艰辛岁月,灾区[ZaiQu]人民[RenMin]以不屈意志和顽强精神,书写着民族精神的新高度。1.7万亿元重建[ZhongJian]资金,80%是灾区[ZaiQu]自筹;几百万套过渡住房,近一半由灾区[ZaiQu]群众自搭自建;启动省内对口支援,四川十多个地市“一市对口援建一个灾区[ZaiQu]乡镇”……灾难磨砺精神,痛苦铸就坚韧,灾区[ZaiQu]人民[RenMin]以重建[ZhongJian]家园的汗水和成就回报全国人民[RenMin]的支持与关爱。

    重建[ZhongJian]是学习的契机,是跨越的起点。灾区[ZaiQu]人民[RenMin]将援建地区的先进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造血”能力,催生出“飞地经济”等众多改革创新的新鲜经验;灾区[ZaiQu]经济坚持恢复与发展“两手抓”,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不但在废墟上“站立起来”,还实现了“发展起跳”,收获了“创造性复兴”、“跨越式发展”。

    重建[ZhongJian]凝聚感恩之情,孕育反哺之心。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第一支赶赴灾区[ZaiQu]的外省公安特警队伍来自成都,第一支实现跨省异地救援的民兵队伍来自青川,汶川灾区[ZaiQu]群众纷纷捐款捐物、紧急调运物资。四川的规划师、陕西的施工队、甘肃的志愿者带着恢复重建[ZhongJian]的经验,在另一片土地上铺展新的画卷。

    “苦干两三年,跨越二十年”,灾后重建[ZhongJian]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能量”,书写了一部党领导人民[RenMin]创造的英勇豪迈的救灾史诗、艰苦卓绝的创业史诗、开拓创新的奋进史诗。自力更生与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将融汇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中,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